曾几何时,“大哥大”价格高达2万,不过模拟信号之后的数字蜂窝信号则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走低,因为手机永远不再是富人们的掌上玩物了。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制造成本不断下降,手机的价格也越来越平易近人,1500元和3000元分别成为中低端与中高端机的分水岭。手机门槛的降低,导致大量的厂商跟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厂商开始赤膊上阵打价格战。曾经高高在上的手机三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如今早已没有当年的霸气,纷纷降下身段。诺基亚虽然江河日下,不过依然捍卫着霸主地位,在中国尤其坚挺;摩托罗拉也终于借助Android系统绝地逢生,成功走出迷途。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中,索尼爱立信,这个另类的品牌,却一直漫天要价屡开血盆大口,变得愈加独孤,愈加落寞。
昔日三巨头都已曾经沧海难为水
当2001年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和日本电子大腕索尼成立以两家公司品牌命名的索尼爱立信的时候,成为当年通信行业的盛事和话题,不过却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方面是指责纯商业理念会玷污北欧的完美科学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欧洲和东亚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的跨洲合作深表忧虑。
不幸的是,两种争议都成为了现实,现在的索尼爱立信,骨子里混杂着两种血统,造成旗下产品风格的严重分化。在今天,我们很难再索尼爱立信U、X、W、C等各种系列之中找到很多明显的区别性特征。索尼爱立信在几次产业革新之中步履蹒跚,错失多次宝贵机会,索尼爱立信手机在价格上也越来越不合理,靠高价维持局面的索尼爱立信手机渐渐成为了业界的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