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编辑

    同样用手机 我们和摄影师差距究竟在哪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  责编:张剑锋
    收藏文章 阅读全文 暂无评论

      两星期前,笔者受邀参加了一场手机品牌举办的手机摄影展。在影展上欣赏到了众多由国内外摄影师使用手机拍摄的精彩照片,还有幸结识了其中一位拍摄者——80后青年摄影师宋聚强。说实话,当时看着眼前这位一身休闲西装“灰常fashion”的年轻摄影师,“老师”俩字儿无论如何说不出口。

    同样用手机 我们和摄影师差距究竟在哪

      这次和宋聚强的接触时间不长,除了对他的年纪和作品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外,其他的并未了解太多。影展后,笔者厚着脸皮找到了主办方,在各种“诚恳”的保证不会商用的前提下幸运地要到了这位摄影师展出的一部分作品的电子版,其中还有些是原图(为什么只有一部分,笔者会在后边来解释)。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这个帅气的小伙就是摄影师宋聚强(图片来自摄影师微博头像)

      说实话,在平时想要得到摄影师展出作品的原图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首先,毕竟在这个网上照片满天飞的年代大家保护自己作品的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一张存储卡内的原图并非其摄影作品的最终呈现。相机摄影作品很难,手机作品就更难得了。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原片直出的作品,是该先庆幸一下的。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宋聚强摄影作品(图片来自摄影师宋聚强微博)

      本来是准备和大家聊聊手机摄影作品,上面一段扯得有点远,下面回归正题。作为喜欢摄影的人,笔者这几年时间用相机和手机也拍了不少照片,烂片居多偶尔也有自己比较喜欢的,相信在这个摄影大热的年代和笔者一样的人决不在少数。

      从举起单反拍照片之后笔者就一直有个心结解不开,由于社会原因,国内的相机摄影圈中如今活跃着的一大批人都是“有钱有闲”的中老年“影友”,他们有足够的积蓄养老金、不愁吃喝还无事可做,所以跟着身边人慢慢玩起了摄影也就无可厚非。看着他们心情一好就买套“大三元”、入台“中画幅”,着实羡慕不已。拍照水平如何先放在一边,成箱的“长枪短炮”的确很唬人。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宋聚强摄影作品(图片来自摄影师宋聚强微博)

      而反观手机摄影圈,这几年崛起的势头很足。虽然在笔者之前探讨手机和单反的差距一文中已经明确说过:手机拍照效果想要赶上单反还需要很长时间发展,但就目前的手机拍照功能的平均水平来说,要想拍摄效果好到足以示人的作品是完全可能的。记得在去年国际知名新闻类摄影大赛“荷赛”的获奖作品里就有用入门机1200D拍摄的照片,想来手机摄影作品也参与其中并不是遥远的事。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宋聚强手机摄影作品

      为什么手机摄影会大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摄影门槛低啊!本来买台手机并不是用来拍摄作品,不过恰巧手机的拍照功能很全面,小巧便携重量轻,旅行路上从口袋里拿出来咔嚓就是一张。就算你不是摄影师,用手机随手拍到的好作品也很难忍住不拿出来分享,再说手机里面装的社交软件又“辣么”多是吧。就这么一来二去,职业摄影师也慢慢地会买台拍照效果不错的手机当备机了。这真不是笔者的杜撰,曾经和圈内知名摄影师李少白、网际飞侠薛冬聊手机摄影,他们还就是这样的心路历程。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宋聚强手机摄影作品:倭河马

      所以说,或许用手机没用相机是大家照片没拍好的一部分原因,但绝不是全部。在职业摄影师手里,手机想要拍出好作品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难。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宋聚强用手机拍摄的几张作品,看过之后再来一一分析,建议大家点开看大图。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第一张作品:建筑的线条(摄影师:宋聚强)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第二张作品:狮城新加坡(摄影师:宋聚强

    同样用手机 我们比摄影师到底差在哪儿
    第三张作品:水母(摄影师:宋聚强

      以上三幅是笔者挑选出来的作品,再次强调,这些都是用手机拍摄。细心的朋友想必发现了,这三幅作品方方面面都不尽相同。第一幅是建筑摄影、第二幅是城市风光(夜景)、第三幅则是生态摄影。至少单从题材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既要有专攻也要技术全面。

      第一幅建筑摄影作品,选择的理由比较主观,因为笔者也是一个喜欢拍摄线条的人。拍好线条是在学习摄影的路上摄影师一项基本技能,大家之前读过的各类摄影书里应该也多多少少有提到,所以关于线条和构图的联系笔者就不在此多说。单就这幅作品来看,拍摄的主角是一栋建筑的内部。注意拍摄的角度,绝对不是仰头随便按快门就好,在拍摄当时哪个角落在照片哪个位置、哪根线条如何走向摄影师都是有考量的。

      而照片的色彩相信摄影师是使用了手机自带的黑白滤镜,目的就是剔除掉照片中容易影响人视线的杂色,让人一眼就被逐渐上升的线条吸引。(黑白作品有时比彩色照片更有张力,这是经常拍摄黑白作品的人的共识)

      再来看第二幅作品,可以说这张照片是所有作品中笔者自己最喜欢的一张。首先,这张照片简洁明快地交代了地点(身边去过新加坡的人似乎都没拍到这么好的瞬间不是么?),其次这张照片把水流拍出了梦幻的效果。照片做到了有主有次,有重点前景也有恰当背景。照片做到亮处细节和暗处细节都尽可能保留完整应该和测光对焦分离有关,而手机保证了近处的狮子准确的白平衡也是这张照片的关键。

      第三幅生态摄影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是在水族馆的玻璃箱外拍摄的,去过水族馆的朋友都知道,里面幽暗的环境、诡异的灯光(之前笔者在海洋馆拍摄的照片光线极端怪异)、不停游动的动物都会让照片拍起来更难。

      把手机贴紧玻璃是有必要的(单反昂贵的前组镜片镀膜还是不建议这么做),关闭闪光灯是必要的、足够的耐心等待水母进入画面是必要的,准确的测光位置也是必要的(手机可以对焦、测光分离的年代建议大家还是好好学学测光的知识吧!)

      对上面几幅作品来个小小的总结: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彼时相同环境下握着手机的是自己,拍下的照片会是怎样的?从作品表面能够分析出来的是,优秀的作品是离不开构图、用光、拍摄内容这几方面老生常谈的关键点的。如果不事先说明,会有不少人会错认为这是单反相机拍摄的吧?

    mobile.zol.com.cn true //mobile.zol.com.cn/550/5507451.html report 4673   两星期前,笔者受邀参加了一场手机品牌举办的手机摄影展。在影展上欣赏到了众多由国内外摄影师使用手机拍摄的精彩照片,还有幸结识了其中一位拍摄者——80后青年摄影师宋聚强。说实话,当时看着眼前这位一身休闲西装“灰常fashion”的年轻摄影师,“老师”俩...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 第1页:构图、用光、色彩始终是不二法门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