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09年,市场刚刚被iPhone占据,谷歌的Android系统尚在襁褓之中,而传统PDA巨头Palm公司凭借老旧的设备显然不是苹果的对手,如何抢占市场?开发一种全新的触摸系统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Palm这么想,也确实这么做了。
webOS承载了Palm很多希望
接下来的一切就很好确定了——Linux语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手机、要在某些方面超越看似强大的iPhone(例如多任务)。思路定下来,webOS手机出来就顺理成章了。在2009年9月份,第一部webOS手机Palm Pre横空出世,被誉为iPhone杀手的滑盖手机。
然而因为Palm自身宣传的不力和Palm Pre产品本身的问题,第一款webOS手机在推出之后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好,很快就败给了谷歌的Android系统,后者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挤掉了其他智能操作系统,并开始和iOS分庭抗礼。而webOS,开始了游离于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格局之外,并默默发展的局外之人。
随后的故事很多人都比较熟悉:Palm在2010年4年被惠普公司收购,而后惠普陆续推出了几款webOS设备,包括Pre2,小巧的Veer 4G,以及Pre 3,甚至借助于webOS系统,惠普也开始进军平板电脑市场。但消费者并没有买帐,惠普的webOS设备依然得不到大众的青睐。2011年8月份是惨痛的一天,惠普宣布放弃webOS硬件业务。webOS开始在生死边缘游离徘徊。就在前些天,惠普宣布webOS将会开放源代码,这也基本是为贴着惠普Logo的webOS设备关上了大门。
国内现状:
国内的webOS使用者大多数粘度比较高,因为他们是从Palm手机一路跟随过来的。他们不但在使用上追随webOS系统,甚至还有很多国内的开发者在webOS开发的道路上贡献了很多,甚至QQ、新浪微博等本土化的应用都是他们在做,也正是他们的出现,让webOS在中国扩大影响力的障碍有所减小,不过总体来说,webOS是很小众的存在,很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这个系统的存在。
世界现状:
不用去看份额,不用去调研数据,仅仅看看惠普公司的一些做法我们就能够知道webOS有多么小众了。国外用户更多的是一些Linux社区的发烧友在支持着webOS。尽管平板电脑TouchPad销量不错,但它更多是依靠价格的下降来吸引用户,webOS系统本身和Android及iOS相比,号召力已经很小很小。
TouchPad的推出并未受到预想的效果
代表机型:
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新的最具代表性质的机型是Pre3。HP Pre3的硬件配置在webOS设备中可谓最强,而且在做工方面相比旧款机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小众也造就了价格低,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Pre3在小波人群中的知名度提升,因此选取HP Pre3作为代表机型比较恰当。
代表机型:HP Pre3
硬件参数:3.58英寸WVGA分辨率屏幕、1.4GHz高通单核CPU、Adreno205 GPU,500万像素自动对焦相机
系统:webOS2.X
第三页:
秒杀一切的多任务:
Android4.0的新多任务方式让人称赞,但这其实是借鉴了webOS的卡片式多任务加手势操作的优点,有多么优秀?相信尝试过之后你就会有所了解。下面的截图已经可以比较直观地展现这种多任务的直观之处。
很明显,多任务最便捷的当属webOS无疑。在这些方面,它走在了所有系统前面。这个绝技并不足以使它成为武林中的一方霸主,但是也能标榜上鲜明的个性,从而让它也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角色,成为某些人的不二选择。
Windows Phone 7.5芒果系统中,微软同样引入了类似的卡片缩略图形式的多任务切换方式;Android4.0中被人称赞的新多任务管理方式和webOS的卡片式多任务更是如出一辙,只不过从纵向变成了横向,联系第一款webOS手机的诞生时间(2009年),你能说webOS的理念不够先进吗?
手势操作:
可能是当初为了和iPhone区别开来,webOS手机几乎都采用完全的手势操作,也就是机身正面没有任何物理按键。webOS系统中的操作也充满了手势,借助于手机屏幕下方的手势区,webOS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打开或者关闭程序界面,也可以轻松控制卡片的状态(后台或者前台),甚至将手机缓慢地向上移动就可以激活一个由5个快捷方式组成的Dock条。
和上面的卡片式多任务系统结合,用户向上甩出卡片就可以关闭该应用程序,可以说整个手势操作和系统融合的非常完美,这是webOS系统的一大特色,类似的手势操作我们开始在越来越多其他系统的手机上见到,很难说它们没有从webOS中有所借鉴。
以网络为核心
webOS在诞生的初期就是一个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系统,它较早地使用了webkit核心的浏览器,并且浏览器直接支持网页中的Flash内容。系统中的某些设置项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特点——webOS不但支持比较完善的云端备份和还原数据,甚至连手机时间都只能够依靠服务器端来进行同步(没有内置主板电池来保证时间的正确性),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过火,但是这证明了webOS设计的核心理念——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优秀的通知系统
什么是一个好的通知系统?第一,不打扰用户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第二,把通知传达到,不遗漏;第三,要有全局性和统一性。很多人可能认为Android的通知系统很优秀,但实际上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的通知系统都有一定的问题,拿Android来说,虽然统一性和全局性有了,但是很多通知会被遗漏(例如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来了一个短信),而且比较繁琐——用户的手指需要从屏幕顶端纵向下滑才能打开通知栏,操作跨度来说并不辩解;而且一旦同类通知叠加,用户可预览的内容会极为有限;再就是用户在Android4.0之前根本无法在通知栏中逐条取消通知,只能跳到应用中查看、或者全部取消,存在不少的问题。
webOS的通知区域并不是我们惯常会考虑的屏幕顶端信号栏部分,而是占据了屏幕底部的部分。无论用户在干什么,一条通知的到来会少量压缩用户当前的界面,让用户迅速判断这条通知的重要性,需不需要立即处理等,然后通知栏会自动消失,丝毫不会干扰用户此时正在做的事情。
回到主界面后,所有的通知会被压缩成底部的小图标,点击即可展开查看预览内容,如果是重要性低的可以直接水平滑动取消。总体来说,webOS的通知系统理念非常好,iOS5.0系统和Android4.0的借鉴也说明了用户体验设计师对于webOS的认可,某种程度上来说,webOS的生命在这些不断地传承和学习中得到了延续。
那么webOS为什么没有火起来呢? 先来说说webOS系统本身的问题。因为出生时机的问题,webOS平台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吸引不到足够的开发者前来支持,因此软件数量上面很成问题。而且webOS本身的属性(基于网络语言)也决定了应用数量无法和iPhone/Android相匹敌。尤其是本土应用的数量上面,完全靠中国本土的一些热心开发者来进行开发,少量应用的质量也许很好,但是无法形成规模。
webOS的软件数量无法形成规模
此外,webOS系统还不够完善,在使用上并无法让用户感到安逸,优雅的操作系统背后是不断堆砌的补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基本的浏览器上面,webOS系统甚至没有在页面右侧提供滚动条,无法帮助用户看到目前所在的页面位置,用户也只能够依靠打补丁来解决;如果能够用补丁解决还好,有些涉及到系统冲突的问题甚至根本无法用补丁来解决,一句话,选择了webOS,基本上就和省心说ByeBye了。
具体到国内,没有火起来的原因还有,以网络浏览为核心的webOS系统必然遇到的流量和耗电问题,这成为了很多希望体验webOS系统用户面前的拦路虎。在国内,高流量就等同于高资费,让用户选择一款操作便捷、但是流量难以把控的操作系统当然是不靠谱的,而一旦关掉移动网络,webOS的一些优势就会损失,可谓进退两难。
再加上系统api接口开放不够,Android手机上可以干的很多事情在webOS开发者这里都是难度极高的,这让webOS注定是一个小众、极客性质的移动系统。
虽然动作缓慢,但是惠普在宣布放弃webOS硬件业务之后给出了新的希望,那就是开源。webOS的开源和Android的开源有太多不同,盈利点也很难看到,虽然未来webOS硬件将由谁来做,怎么做还有很大的疑问,但这至少给了webOS粉丝一个希望,惠普应该也会在软件方面提供支持。
惠普最终选择了开源webOS
明年webOS会怎么样?没法下定论,惠普不是不想卖webOS,而是投入太大(12亿美元收购加上后期研发等投入),而目前在市面上想找到webOS的下家确实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webOS开源实际上是无奈的举动。
在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厂商的依赖之下,webOS的开源也许会让他们多一个选择,其实只要api足够开放,应用软件多起来,还是会有厂商去做,还是会有消费者去选择,只是要在Android、iOS以及未来的Windows Phone 7占据的市场中杀出一片血路,恐怕难度还是相当大。
webOS诞生的初衷也许就注定了今天的特立独行。与其是自己强大起来,倒不如说是它的一些手势操作的先进理念会被融入到现在主流的操作系统中去——就像新版的Android4.0那样。这样的话,webOS的生命也会得到另一种延续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