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大部分编译自TheVerge同名文章《iOS: A VISUAL HISTORY》,图片也来自该文)
从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的1月10号将第一部iPhone带到这个时间上算起,据现在已经过去5年半的时间了。在这5年半间,我们见证了iPhone,iPad, and iPod Touch的诞生,它们共同重新定义了整个移动计算的世界。尽管在飞速发展的世界,iOS现在已经算是个老兵,有些年迈体衰,但这并不代表它有任何落后,或者可以值得我们忽略的地方。相反,经过长达5年半时间的不间断的、持续性改善,苹果已然把iOS打造成了这个星球上目前特性最丰富、支持度最高的移动平台。
iOS:一部视觉革命史
今天的iOS 6系统已经融合了Siri、成为一个非常易用的智能操作系统,为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和公司送去了财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多设备之间维持了完整性,而没有像Android那样四分五裂。
那么它是如何从一个没有第三方应用支持、没有多人、甚至没有复制/粘贴特新的系统走到今天的?一起看看苹果是如何让它的移动平台在几年间完成进化的吧。
iOS实际上最早叫做:OS X。
在第一部iPhone被发布的时候,苹果当时宣称iPhone中的系统使用了和Mac OS X上面一样的Unix核心,且两者的多个工具是通用的。现在已经清楚,不管iOS和Mac OS X有再多的共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界限已经足够分明。iPhone发布时就拥有的iPhone OS这个操作系统成为维持了大约4年时间的第一个名号,“iPhone OS”最终伴随着iOS 4的发布(2010年6月份)而更名为“iOS”。为了描述简便,我们在下面的部分中,都将把iPhone的操作系统称作是iOS。
iOS 1:iPhone诞生了。
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诞生
虽然现在也许很难想象,但是当第一代iPhone发布的时候,它相对来说落后的特性和功能是不足以让它直接在纸面的参数对比上胜过竞争对手的。当时的Windows Mobile, Palm OS, Symbian, 甚至是BlackBerry都是2007年间相对成熟的系统了,都拥有广泛而又深厚的特性积累。相比之下,iPhone不支持3G网络,不支持多任务操作,也不支持第三方应用。你没有办法去复制/粘贴文本,你没有办法在想要发送的电子邮件中添加附件。就连彩信iPhone也没有办法提供支持。其他方面的特性缺失还包括:Exchange邮件推送、可自定义的主屏幕、tethering、可见的全局文件管理器、Office文件编辑、语音拨号、以及对黑客和开发者所理应由的开放性。
上面这些缺失的特性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iPhone似乎并没有受此影响。与很多拼参数、拼特性的手机厂商不同,苹果将注意力放在了让用户从iPhone上获得优异的操作体验。它强调了自家手机的速度性、应用之间的连续性、以及几个显著压过2007年间其他手机的特性。虽然全面描述iOS 1.0的特性可能能写个几千字,但我们还是将第一代iPhone的特性归结为了三大点。
核心的iOS用户界面
在iOS出现之前,智能手机要不然就是没有配备触摸屏,要不然就是一个配有触控笔的电阻屏。iPhone用电容屏改变了一切,但更重要的是,苹果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新的硬件来改善人机交互方式,降低用户操作的难度,这让iOS比其他系统更为强大。通过去掉大量的按键仅仅保留一颗Home键,苹果将交互主要的发生地定义在了触摸屏。苹果为了让人机交互更自然,更是引入了Pinch to zoom以及惯性滑动——iOS 1.0带来的这种速度和直接,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依然惊艳不已。
移动版Safari浏览器
上面提到的手势操作都被整合进入了苹果自家的移动版Safari浏览器里面。乔布斯在首次介绍它的时候都难掩激动之情,它也确实领先了竞争对手数年之多。没错,直到现在它还没有办法原生支持Flash,但是它也许是以一个给人一流桌面浏览器感觉的移动网络浏览器。其实Safari在体验上打败其他浏览器的办法很简单——原汁原味的网页展现、简单的双指缩放、流畅的滑动体验。
一个宽屏iPod
苹果在2007年直接将已成一定规模的iTunes/iPod生态圈带到了iPhone上面,成为这个智能手机新兵的一大特性,这为多年之后规模巨大的、包含音乐、电影、电视节目、书籍和应用程序的iTunes数字生态系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或许现在使用智能手机听音乐已经不是你经常会干的事情,但是在2007年当年,iOS 1.0中强大的iPod特性还是赋予了它杀手级的魔力,也很容易就让终端用户感到着魔。
iOS 1.0同样带来了其他的一些应用和特性,这些特性都对这个平台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引领了时代。
谷歌地图在第一代iPhone上面的体验瞬间秒杀了之前在其他平台上的版本。苹果充分利用了全新的双指缩放多点触摸技术,来让整个地图浏览体验顺滑且快速,但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直观自然,要比那些桌面级的地图程序容易用得多。
Visual Voicemail的加入显示了苹果的巧妙之处,它让我们可以直接进入任意的Voicemail而无需在无尽的语音提示音中等待。它同样显示了苹果在和运营商谈判时候的强势。Visual voicemail标志着苹果,而非运营商,将会是iPhone用户体验的核心决定者。
iTunes同步或许直到今天还不是一项特别受欢迎的特性,但是任何使用过Palm的HotSync或者微软的ActiveSync的用户会感到这一简单可依赖的桌面同步工具的重要之处。这鲜明地表示,比起那些被繁琐的同步问题折磨的精疲力尽的厂商和用户,苹果在简化问题上做得比谁都要出色。
或许iOS 1.0上面出现的虚拟键盘是真正意义上可用拇指输入的第一个虚拟键盘。没错,此前PalmOS和Windows Mobile也有虚拟键盘,可都需要用触控笔在电阻屏幕上完成定位,操作繁琐;iOS上“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超级虚拟键盘无疑超出了市面上其他智能手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对iOS 1.0的盛赞可能让你颇有微词,但这是它应得的赞誉。不过这套系统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很多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iOS 1.0不支持本地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苹果似乎试图通过web app的形式加以弥补,但是在2007年间HTML App还没有发展到可一旦此重任的程度/地步。一些人甚至因此反对将iPhone称作是智能手机,因为它没有提供除了浏览器之外的其他平台去承载更多的应用。iOS 1.0同样仅仅提供了一种多任务的实现方式:后台播放音乐。其他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多任务体验称不得好,但是它确实在这方面压了iOS 1.0一头。
iOS 1.0同样带来了打破常规智能手机传统的一种新的设计类型:将文件系统对用于进行了隐藏。这一设计决定直到今天还备受争议,但隐藏式的文件系统确实起到了简化设备、优化用户体验的作用。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办法在邮件中直接添加附件,没有办法随意更换手机铃声,后者当时在最简单的功能手机上面就可以实现。
最后,iOS 1.0引入了苹果的Springboard主屏幕。任意条件下按下Home键我们都会被带到Springboard界面,这个界面由栅格状的应用程序图标组成,当然此时iOS 1.0还是不支持用户对其排序进行修改的。就算是到了今天,苹果还在坚持着这种简简单单的Springboard设计,而没有像其他平台那样在主屏幕引入插件等内容。
或许将iOS 1.0和Windows Mobile放在特性表格中一项项比,Windows Mobile会得分更高;但到了实际使用上,两个系统就可以不用比了——市场的选择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切。
iOS 1升级
在发布第一代iPhone三个月之后,苹果发布了其手机系统的第一个重大升级——iOS 1.1.1。也许特性上的升级没有太多,但iOS 1.1.1对于苹果的产品线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它立下了一些传统。首先,它开创了“新系统伴随新硬件”的传统,伴随着iOS 1.1.1的发布,苹果公布了iPod Touch。其次,它显示了苹果的战略——持续更新iOS系统,并将具备新特性的新版iOS提供给尽可能多的iOS产品(包括旧款产品)。也许在这个iOS发展的早期称赞苹果在防止版本分裂上做出的努力还不太合时宜,但这种惯例毫无疑问是保留下来了。
iPhone第一代
iOS 1.1.1主要的升级在于引入了iTunes Wi-Fi Music Store。它允许用户直接在iPhone上面购买音乐,它或许是许许多多iPhone新特性中因为运营商网络压力或者运营利益而遭到压制的例子中的第一个,因为迫于AT&T公司的压力,
iTunes Wi-Fi Music Store仅能够在Wi-Fi下使用。
1.1.1同样添加了TV输出功能,并允许用户自定义通过双击Home键打开的应用程序,后者代表了苹果后期对Home键添加的繁多功能中的第一个。
随后发布的iOS 1.1.3为iPhone用户提供了自定义主屏幕图标顺序,和添加主屏幕网页快捷方式的新特性。苹果将这些网页快捷方式称作Web Clips,虽然这一新特性受到欢迎,但它开始提醒我们,苹果或许不会提供本地App的SDK了。
当年那场革命的参与者也许会记得当时混杂着的、一种不耐烦和兴奋纠缠的复杂情绪:急切是因为大家可以清楚看到iOS尚未完成的那种潜力;兴奋是因为大家清楚,苹果有能力不断为这个系统增加新的特性。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一个iOS的新特性发布都会伴随着一声叫喊——“Finally(终于)!”,因为有如此多的特性尚在缺失阶段,而苹果又缺失有能力去为大家一一提供。本地SDK编写的程序尚未在iOS上出现,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将会很快到来,非常快。
iOS 2:Apps
下一个“Finally”的兴奋声伴随着iOS 2的诞生喊出了。在2008年的7月份,苹果向公众发布了App Store应用商店。第三方的应用程序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些飘渺的一件事,但是苹果在努力让用户习惯iOS开发、浏览和安装应用的方式。
iOS 2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应用问题
App Store
App Store同时存在于手机(App Store应用)和PC(iTunes)两个地方,用户选择任意一种途径都可以自由地浏览和安装应用程序。这对于过去分散性极高的移动应用(大部分通过web直接下载,有些应用存在于第三方应用商店,整体和OS的整合度较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另外重要的是,App Store和iTunes Music使用一个账号,用户无需再次输入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密码。这意味着查找和安装应用程序将前所未有的容易,这大大提高了用户冲动消费的可能性。
iOS SDK
iPhone的第二个创新之处就是它不但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设备及系统,还为iOS开发者提供了极为出色的开发者套件。3D游戏成为标准配置,总体来说,iOS应用都具备更多的功能、更好的视觉效果、并比其他平台上的应用更为先进。这些元素结合,直接让iOS在应用程序领域领先于其他移动平台,这一优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其他公司到今天还在苦苦追赶。
然而大量应用和App Store的进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苹果并没有完全开放iOS,相反它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开发者的行为。而唯一的应用程序安装途径(官方途径)是通过App Store。苹果设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管理和约束开发者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对其是否合乎规范加以约定。其中一些是很好理解的,例如禁止色情;但也有一些违背用户意愿的规定让苹果处于风口浪尖,例如Tehhering上网功能。
微软Exchange支持
iOS 2.0开始加入一些在其他平台上早已存在的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完整的微软Exchange支持。这让iPhone用户可以享受到邮件、联系人、日历推送。苹果同样引入了效果不错的联系人搜索(此前用户不得不在极长的列表间不断滑动查找),以及邮件多选功能。
MobileMe
苹果在iOS 2.0中也提供了早期的云服务支持MobileMe,它提供了整合性的邮件、日历、联系人同步功能。但MobileMe却似乎从未得到用户青睐,部分因为其高达99美元的年费,部分因为MobileMe早期服务的不稳定性。
iOS 2.0是伴随着iPhone 3G发布的,自然原生就支持全新的硬件特性,包括A-GPS和3G上网。
iOS 2升级
很遗憾,iOS 2.0并不是最稳定的版本。许多用户在这一系统上遇到了续航过短、应用崩溃、丢电话的问题——几乎都发生在2.0.1和2.0.2发布之间。2008年9月份iOS 2.1的发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修复了大量的bug,并增加了更快的iTunes公布速度。
iOS 2.2在同年的11月份发布。在特性部分,地图迎来了大幅升级——谷歌街景、步行路线以及公共交通线路被加入进来。
iOS 3:特性
2009年6月份,iOS 3.0和iPhone 3GS一并发布,和3GS差不多,它并没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爆炸性特性,更多是在填补之前iOS系统中的特性缺失,功能上的更新几乎触及到了这个操作系统的每一个角落。
复制粘贴
iOS 3.0中,苹果终于为iOS引入了最基础但有用的特性——复制粘贴,这原本是一个电阻屏+触控笔操作效率大于电容屏+手指的领域,但苹果别出心裁地利用文本放大镜和可拉动的定位光标将整个复制粘贴的体验做到了最直观,就像iOS上面的很多其他特性一样,一举在易用性上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其实这是一项苹果iPhone用户期待了许久的特性,但尽管晚了些,苹果还是没有白花时间,这一特新的UI再次直奔苹果自己的高标准,甩开了其他对手。
复制粘贴终于加入
Spotlight全局搜索
在iOS上进行具体内容的搜索是件琐事,因此一个系统级别的全局搜索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我们直接滑动主屏幕就可以进入Spotlight搜索界面,搜索内容包括了联系人、电子邮件、日历、笔记以及iPod。随着iOS版本的提升,可搜索的内容也在增加。
第三方应用的推送服务
尽管在iOS 2.0发布的时候苹果就已经保证了这一点,但直到iOS 3.0我们才真正看到了这个功能。苹果iPhone上面的推送通知系统仍旧在当时比竞争对手要做得领先而且出色。苹果通过推送来弥补自己的iOS系统在多任务上面的不足,但这种粗暴的打断式通知最终会影响到苹果自己,因为持续弹出的窗口会打断用户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苹果也在iOS 3,0中加入了彩信的支持,尽管在2009年中它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眼中可有可无的功能。iOS 3.0的其他特性还包括:视频录制、横评全键盘、录音机、远程擦除、立体声蓝牙耳机支持、通过蓝牙或者USB共享网络连接。
还有一个标准的智能手机特性在iOS 3.0中得以出现——语音拨号。实际上苹果iOS 3.0中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更多功能:拨号、音乐控制。其提供的语言支持非常广泛,这也是苹果iOS一贯以来的策略——尽可能多提供语言支持。
如果说iOS 1开创了此平台的先河,iOS 2引入了App的话,iOS 3则是苹果忙着在填补iOS平台的各种空缺,平息用户的抱怨。通过这项升级,iOS系统终于在参数和特性表上和竞争对手拉平了,而且建立了一个在参数特性之上、更具统治力的系统。
iOS 3升级
几个月后,苹果发布了iOS 3.1系统,加入了更多的特性,例如远程锁定、铃声下载、Genius mixes音乐天才列表,以及可用于蓝牙耳机的语音控制。iOS 3.1.3在2010年2月份发布,为iPhone 2G和最初代的iPod Touch带来了最后一版升级。
iOS 3.2:iPad来了
iOS 3.2的主要目的是融入为匹配iPad全新的屏幕分辨率而需要作出的适配,包括一个横向的主屏幕,新的弹出式对话框等等。
iOS 3.2专为iPad提供
用于更大屏幕的新的UI范例
为了将iOS带到iPad上面,苹果并没有简简单单放大iPhone的UI,而是为了iPad的大屏幕作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针对性设计。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左手边的侧边栏。通常意义上,一个应用程序会有一个统一的列表,我们需要点击进入列表中某一条目,或者回到这个列表。苹果取消了我们在列表中进出的步骤,直接将列表放在左边、内容放在右边,这样大多数应用程序就不用设置返回虚拟键了。即便是在竖屏模式下,苹果也有办法——将列表放在一个浮动的弹出式窗口中,而非采用效率低下的返回虚拟件。
新的应用设计风格
苹果同样专门为iPad而修改了许多核心iOS应用的界面。Safari有了专门的书签栏,App Store增加了Cover Flow界面,iPhoto应用采用堆叠式的照片放置方式,方便用户双指捏合图片集,甚至设置项目也如上一段所说的那样采用了双栏目式的高效率设计。其实仔细看看Android平板上很多应用的样子你就会对苹果高看一眼了——确实不是简单将应用等比例放大到大屏幕上,就可以称作是平板应用的了。此外,iOS 3.2还开始在iPad上广泛使用复古的界面。
一般而言针对iPad的攻击都是——它仅仅是个大号iPhone嘛。因为从界面上看,iOS 3.2并没有颠覆之前iOS的设计,依然是一个栅格状的应用程序列表+Dock栏的设计;依然是在主屏幕和应用之间跳进跳出的操作方式,然而这些抱怨最终都没有影响到iPad的销量。
这一版本和随后的两个连续iOS 3.2升级是iPad专属的,iOS 3.2看上去似乎是给这一平台增加了一些分裂性,但实际上iOS并没有分裂,而是在走向整合。
iOS 4:多任务
发布于2010年6月份的iOS 4的目标可以说只有一个:满足高级用户的使用需求。多任务、文件夹、Wi-Fi热点、拼写检查、可以自定义的Spotlight全局搜索(包括web和维基百科),统一收件箱、多个Exchange账号支持等,这些全新的特性共同帮助iOS和正在入侵的Andriod展开战斗。
iOS 4带来了多任务
头条的改进毫无疑问,就是多任务了。然而,iOS 4(以及之后的iOS 5)并不真正支持后台的多任务。相反,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多种可以在后台运行的服务类型:
·可以在预设时间弹出提醒的本地提醒
·Task completion允许应用在用户退出应用后继续完成一个上传或者是其他有限的任务
·快速多任务切换/状态保留允许应用更轻松地保留退出时的数据/状态,从而让应用在用户切换回来的时候快速恢复退出前的状态
·音乐应用现在可以在后台进行播放
·导航应用现在可以保持GPS跟踪了,即便你退出这个应用
·VoIP应用允许在主动通话时继续运行,即便你退出这个应用
所有以上的特性都要求开发者更新自己的应用才能够享受到——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苹果特殊的多任务方式和我们熟知的多任务是否会有不同。实际上,苹果创立的这种多任务模式意味着iPhone可以在提供类似的多任务体验的同时,比较不会受到后台应用占用内存的影响,也依旧能保证不错的续航能力以及流畅度表现。
多任务的菜单也可以通过双击Home键来进行调出。虽然退出后台应用的操作在乔布斯看来不是特别重要,但你仍然可以通过长按多任务菜单中的图标,接着按下小红叉来关闭这些应用。苹果同样在多任务菜单的左侧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音乐控制栏。
Facetime
iOS 4伴随iPhone 4发布,也带来了一项可以利用到iPhone 4前置摄像头的特性——Facetime视频聊天。很iPhone带来的大多数特性一样,显然苹果这次也不是第一个提供视频聊天服务的公司,但能够将此做到如此流行的恐怕就只有它了。Facetime拥有不错的体验以及简单明了的操作界面,可以在iPhone(后来Mac和iPad 2也加入了进来)之间提供基于Wi-Fi网络的视频聊天,甚至在新的iOS 6中Facetime已经可以基于运营商数据网络进行。
文件夹
苹果”Finally(终于)“在iOS 4中为我们带来了文件夹功能。它的使用方式非常优雅——用户只要将一个图标拖到另一个图标上方停留稍许,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包含这两个图标的文件夹。实际上这一特性在后来的Android Ice Cream Sandwich中也出现了。考虑到iPhone用户一般都会安装大量的应用程序,文件夹功能也比全局搜索更能够为用户在查找应用程序和分类方面提供方面。需要补充的是,iOS 4已经可以支持背景壁纸的更换。
视网膜屏幕
苹果iPhone 4拥有增强的处理器,以及与之匹配的Retina显示屏,这给了开发者创造优质应用的机会。而且因为960*640的分辨率是在过去HVGA分辨率基础上的加倍,开发者也不用去忙着为新屏幕做适配工作了。
生产力特性
可能iOS 4依然没有办法吸引到黑莓的键盘控们,但实际上苹果还是在电子邮件功能上进行了加强的。iOS 4支持多个Exchange推送账号,并具有整合的收件箱等全新特性。系统级别的拼写检查功能第一次出现,它将帮助用户自动用红线标记出来错误的单词,并提供了快速的文本替换功能。新的日历也已经可以隐藏特定的日历内容。联系人和短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iOS 4升级:生态圈的全面扩张
不幸的是,苹果的iOS 4因为iPhone 4糟糕的信号表现被卷入了天线门丑闻。作为回应,苹果宣称在这个版本的iOS中(包括之前的版本),它们的信号强度信息显示有误。
iOS 4.0.1(以及iPad搭载的iOS 3.2.1)在2010年的7月份发布,用以解决此信号显示问题。
iOS 4.1帮助苹果补全了它在移动游戏领域的缺憾——Game Center游戏中心来到了iPhone上面。这为iOS游戏生态圈带来了有限但必要的社交特性。iOS 4.1已经开始允许用户直接在iOS设备上租赁电视节目,同时加入了音乐社交网络Ping服务,后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销声匿迹。
iOS 4.2.1将多任务以及文件夹功能提供给了iPad,一举统一了平板和手机的系统版本号,并为所有新的iOS设备提供一致的体验(iPhone 3G、iPod Touch 2nd Gen可以享受到有限的iOS 4特性)。苹果此外还为自己的系统加入了AirPlay特性,用于在iOS设备和Apple TV之间观看流媒体视频内容,遗憾的是这一特性似乎并没有受到它应有的关注。伴随着iOS 4.2.1的发布,AirPrint无线打印功能也出现了。
iOS 4.2.5是一个专门针对Verizon版iPhone的系统,当然也有一个针对它的新内容——对Wi-Fi无线热点功能的完全支持。苹果在随后的3月份发布了iOS 4.3,为第三方的应用程序加入了AirPlay功能,提供了iTunes Home Sharing功能,并为GSM版的设备也提供了Wi-Fi无线热点功能。
iOS 5: 不仅仅是Siri
就像iOS 3,iOS 5发布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一款带有”S“的手机——iPhone 4S。相信这同样是处于硬件的考虑——iPhone 4已经没有办法满足iOS 5的需要,当然也没有办法提供流畅完整的Siri体验(事实上Siri也仅针对iPhone 4S和New iPad提供)。事实上在iOS发展里程中,苹果的硬件就像是铁砧,而iOS 5就像是锤子,两者共同协力铸造了苹果iOS设备当前持久而又庞大的市场份额。
iOS 5系统引入了丰富的特性
Siri
Siri的出现完全取代了之前可视化的语音控制功能,它确实能比打电话做更多的事情。Siri允许用户对它进行提问,并给出涉及本机功能以及网络的自然人声应答。Siri是对苹果iOS上服务的完美整合,从日历到WolframAlpha搜索引擎无所不包。
通知中心
借助iOS 5上面的通知中心,苹果一举解决了”火力密集“的通知条目的展现问题。和Android的通知栏类似,iOS 5的通知栏可以集中显示你当前的每一条通知,并可以通过按下两次右上角的小叉来集中关闭。这个包含有天气和股票小插件的全局式通知栏也是苹果对于Ambient信息的首次尝试。通过小小的通知栏,我们看到了一个超脱于主屏幕、锁屏界面和独立应用的一个全新世界。
iMessage
从iOS 5,苹果开始渐渐深入运营商的利益体系,并推出了类似黑莓BBM的iMessage IM服务。和BBM一样,iMessage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及多媒体内容。而且它是完全免费的。iMessage和iOS 5中的短信应用进行了整合,并且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它意味着iPod Touch、iPhone、iPad甚至Mac用户都可以用这个免费的IM服务互联互通,进行交流了。
iMessage会将用户的Apple ID和手机号码进行捆绑,并自动侦测短信收件人的Apple设备状态。如果该收件人可以收到iMessage,你发送的短信会自动被转换成iMessage发送到该收件人所有可用的iOS设备上;如果该收件人暂时无法收到iMessage,你发送的短信将正常以文本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它的iPhone。这一功能虽然方便,但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用户造成困惑,例如定期更换手机使用的用户。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iMessage并没有大热,但这仍是它开始发展没多久,我们还是多给它一些时间吧。
剪掉数据线
或许最重要的是,苹果在iOS 5中取消了对数据线的依赖,可以用Wi-Fi进行设备的激活,这是iOS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它意味着iPad、iPhone已经彻底变成了个人移动终端,减轻了对桌面环境的依赖。
iTunes Wi-Fi Sync
尽管此项功能看上去可能没有那么起眼,但是无线同步工作得非常完美,而且也只有在iPhone开始充电的时候才会被激活。苹果再一次展示了它的耐心——不到准备好,绝不会在发布会上提前宣布。
OTA升级
在iOS 5之前,苹果仍然要求iOS设备连接电脑通过iTunes刷入ROM。OTA升级的引入解决了苹果设备升级时对iTunes的依赖。
iCloud
iCloud功能或许是iOS 5特性中重要程度仅次于Siri语音助手的。苹果在iOS 5中用这个全新的云服务替代了之前的MobileMe。它可以称作是最近几次试图让云服务真正发挥作用的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iOS设备中的数据可以直接备份到iCloud,包括文本和其他文件。在一台iOS设备上购买的应用程序会立即在其他iOS设备上出现。
iCloud同样允许用户将自己的音乐上传到苹果服务器上,用于以后的下载。有了这个“免PC”的特性,你可以轻松备份或者恢复iOS设备,而在也不需要一台电脑了。如果说刚刚我们介绍的iTunes Wi-Fi Sync服务可以让你减少iOS设备连接电脑的次数,全新升级的iCloud则可以让你彻底摆脱电脑。
其他iOS 5中的升级包括Twitter的整合,音量键拍照,提醒应用程序,Newstand报刊亭等。移动版的Safari浏览器也增加了“Reader”的特性,帮你重新排版,降低你阅读时候的难度。
借助于这次升级,iPad同样获得了一些手势操作的升级,这让Home键变得可有可无——但说实话这并不像iOS的其他特性那样自然。苹果为iPad加入了分离式的键盘,这让双手握住iPad进行拇指输入的时候容易一些。iPad浏览器的多标签能力也有加强。
对于iOS 5.0的普遍抱怨是它较多的影响了电池寿命。苹果当然很快推出了iOS 5.0.1,修复了这一问题。
iOS 5上面所有重要的特性都是着眼于iOS的未来,而非仅仅针对本次升级提供的。Siri仍然在测试阶段,iCloud和免PC的前景非常诱人,但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不过我们有一种感觉,iOS正向着代替电脑的方向前进,至少是对于相当数量的用户来说。
iOS 6: 再见了老友,谷歌地图
iOS 6刚刚在6月11号的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也符合苹果iOS一年一大升级的管理(从2008年开始)。全新的iOS 6提供了一种混杂着惊喜和意料之中的复杂感受,但是新特性中相信没有一个可以像下面会提到的地图那样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
iOS 6于6月份刚刚发布
地图
谷歌地图已经成为在线地图服务的图腾性产品,苹果自打2007年发布第一部iPhone开始也在一直将谷歌地图服务整合到iOS中。不过苹果和谷歌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微妙,随后苹果收购了一些可以让它摆脱谷歌生态系统的公司(最引人瞩目的是2011年收购C3科技)。这些积累让苹果终于在iOS 6上为我们带来了修葺一新的自家地图服务——它首次在iOS中提供了Turn-by-turn的导航服务,并为我们带来了异常华丽的3D Flyover鸟瞰模式,以及和Siri的整合。
Siri加强
谈到Siri,苹果这个多才多艺的语音助手算是在iOS 6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新的Siri已经可以提供关于体育比分、赛程以及运动员数据的答案,并支持来自Yelp的餐馆评分数据,已经来自OpenTable的餐桌预定服务。iOS 6用户已经可以语音打开应用程序,甚至是发送状态到Facebook和Twitter。确实,一个可以真正解放双手的智能手机之梦似乎就要实现了,而这看上去是苹果长期计划中的一部分:它和许多汽车制造商达成了合作意向,会将Siri控制整合进它们的汽车中。考虑到开车时候使用手机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都是禁止的,这(汽车语音控制)是精明的一步。
通知中心
iOS 6中的通知中心并未出现太多的改变——苹果似乎并未对第三方的开发者开放通知栏Widget的权限。不过苹果在iOS 6中加入了免打扰模式,并在通知栏中整合了Facebook和Twitter发状态的快捷输入框。
Facebook整合
当然,随着Facebook服务和Siri以及通知栏进行整合,它自然而然地会被加入到iOS 6中。现在用户可以在全局中调用Facebook分享,就像过去Twitter支持的那样。甚至你可以将Game Center游戏中心的分数发送到Facebook,或者直接将Facebook行事历同步到系统日历中。
Passbook
Passbook是iOS 6发布会上的一匹黑马。它可以看做是苹果对于尚未成熟的移动支付市场的一次提前进攻。Passbook是一个集合门票、登机牌等具备二维码特性卡片的中心,我们可以想象苹果的野心——利用收集到的庞大信用卡激活信息来服务于iTunes Store——或许它将会成为谷歌电子钱包的一个直接竞争对手。
共享照片流
这一特性允许用户直接将照片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就像iOS 5中的照片流那样,被分享的照片流会直接以时间形式显示在其他设备上。这并不是苹果首次在社交网络领域发力(Ping),而且这注定会是一场和Facebook等社交巨头的恶战。
iCloud标签和阅读列表的加强
为了和谷歌Chrome的多设备同步进行抗争,苹果为iOS 6的Safari浏览器引入了iCloud Tabs功能,它能够实现移动设备和PC浏览器标签页的共享。阅读列表现在可以保存网页内容了(iOS 5中仅仅是链接),毫无疑问这是向Instapaper发起的一次挑战。
蜂窝网络的Facetime/更好的Apple ID整合
自打iPhone 4发布开始,Facetime仅限在Wi-Fi下使用这一限制就让很多用户感到苦恼。在iOS 6中,限制取消了——不仅仅是在LTE下,用户在3G网络下也可以使用免费的Facetime视频或语音聊天。或许是为了让3G和LTE版iPad用户更容易享受到Facetime的乐趣,苹果加强了Apple ID的整合度,允许用户添加自己的电话号码,从而方便其他人通过Facetime直接找到你。
下一步是什么?
在iOS从发布开始到现在5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对iOS的质疑从“它是台真正的智能手机吗?”发展到了“它能替代电脑吗?”,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它更是苹果多年来不断改造自家操作系统、使之变得更好的一种能力的证明。
iOS在发展历程中获得了特性上的大幅升级,这种升级步调或许是稳定而又振奋人心的,但实际上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其他智能手机平台,应用、多任务、甚至是复制粘贴似乎都要晚一些来到iOS上面,但每一次苹果都用实力证明了:我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我以自己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来让这些特性更好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许未来的系统特性升级不像过去那样能够来得这么明显了,但对于iOS来说还有足够的升级空间——通知中心本可以更优雅好用。
iOS的未来在哪里?我个人希望苹果会重新认真考虑它的系统核心UI。iOS的历史更多的是一部特性发展的历史,而不是一部视觉的革命史。我们已经和一成不变的主屏幕以及多任务切换体验度过了太长时间。同时,Windows Phone已经显示出来一种移动操作系统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Android4.0也展现出来了比苹果系统更快捷有效的多任务和插件体验。感觉上要求其他公司而不是苹果来进行UI上的创新是一件有些奇怪的事情,但事实是,我们已经渐渐感到iOS才是移动操作系统中的守旧派,至少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
无论未来怎么样,假使过去的种种都是一种前奏,那么我们希望苹果能够在未来推出任何一项大升级之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么倘若改变真的来临,我们也能再次大声喊出,“Finally(终于来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