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12年是否是国产手机的春天
北京时间2013年1月5日,当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说明2012世界末日已经成为笑谈,我们一同掀开了崭新的2013年。回首混战的2012年,手机市场确实经历了很多大事件,而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这样那样的观点性话题文章。这其中有些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支持,也有一些网友有自己的看法,并留言与其他人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这些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一直努力希望实现的。今天写下这篇回顾成分浓重的文章,不单纯是与大家一起回忆2012年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是检视编辑自己。
手机产品在进入智能时代之后,国产手机借助智能操作系统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现在的国产手机已经基本摆脱了过去人们过去对其固有的低端低价和山寨的刻板印象。现在时间来到了2012年,虽然受到电影的影响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世界末日,当然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对于国产手机而言,2012年应该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春天,因为从各方面的因素上来看,2012年的手机市场对于国产手机而言相当的有利。
1月:2012年是否是国产手机的春天
外部的竞争对手们自身的情况共同造就了2012年目前对于国产手机非常有利的一个局面,对于国产手机而言,3000元以内的中低端市场应该是它们2012年集中发力的战场。因为当人们看惯了各种高端旗舰手机手机层出不穷,看麻木了满大街的苹果iPhone之后,消费的行为会更为的理性,会更愿意去挑选一款价格适中的高性价比手机。
既然有了其他国际品牌造就的天时,再加上本身就来自国内的地利,国产手机只要找对了方向,在产品“内功”方面修炼得更好,再加上有冲击力的价格,那么2012年必定会是国产手机的春天。
简评:
2012年是不是国产手机的春天,可以说100%是这样的,联想K860、魅族MX2、OPPO Find 5的相继发布,已经标注着在硬件方面,国产手机并不比国外品牌差,甚至还先行一步。不过核心竞争力不是硬件决定的,否则HTC、索尼也不会一直萎靡不振,国产手机在2013年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上升势头,入门级看与运营商的合作,高端机需要更多有品质的产品提升品牌议价能力。
原文链接:天时地利 2012年是否是国产手机的春天
2012年度拍照手机横评投票
22月:安卓4.0"活"在中国
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已经成功逼塞班退位,已经逼得诺基亚需要和微软联合对抗,已经是苹果iOS目前唯一需要与之分肉吃的对手,它就是Android安卓,谷歌的孩子,一个出生到现在只有3岁的“孩子”。安卓4.0、四核处理器、这个诞生于国家领土面积全球排名第四美国的手机系统,如今已经席卷了全球手机产品。
如果说日系手机、黑莓手机的失败都是源于自身,那么苹果iOS给安卓施加的压力可以用针针见血来形容了。苹果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整个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苹果都是可控的,这直接导致了苹果产品,无论是iPhone、iPad还是Mac电脑,都能够完美无缝连接,基于Mac OS平台的产品也都能够共享应用。最关键的,当应用与软件层面的优化在同一个人的手里掌握,流畅的体验就水到渠成了。
2月:安卓4.0"活"在中国(图片来自keylimepie)
这两年国产手机的进步不小,山寨手机少了,智能手机多了;国产品牌强了,展会亮相频率高了;产品有自己的卖点了,洋品牌也确实感受到站稳国内手机市场的阻力了。但都是建立在安卓这个大前提下,话说难听点,万一哪天谷歌被彻底封杀了,大家该怎么办?支持国产手机不叫爱国,因为大部分的利润不是手机厂商获得的,能够拥有知识产权的才是最大的赢家,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简评:
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谷歌在2012年对于Android的升级已经慢下来许多,如今也不过是刚刚到Android 4.2。版本数字倒不是核心问题,而是谷歌已经在有针对性地优化这套系统,同时国产手机所使用的Android系统可以用“面部全非”来形容,这也是谷歌Android活在中国的适应力体现。2013年谷歌能不能活得还这么舒坦,还得看微软Windows Phone答不答应。
33月:从MWC2012看手机平台化趋势
西班牙巴塞罗那MWC2012,我们除了看到四核手机、看到4100万像素拍照手机、看到国产品牌的改变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有没有注意到Windows Phone已经开始蚕食Android市场,有没有注意到Intel手机、平板的出现,有没有注意到在去年都还不算明显的手机终端厂商与系统提供商的依存关系,有没有注意到手机行业已经因为谷歌、因为苹果、因为微软,已经开始的革命将会愈演愈烈......
整个手机产业都在围绕着芯片厂商、手机终端厂商、系统提供商的三角关系展开,表面上三方势均力敌,但如果把苹果加进来的话,格局马上就会发生改变。苹果的特殊性,导致了整个行业系统商、终端厂商的相依为命;即便是苹果,也要依附于ARM芯片基础架构,于是Intel x86的加入,终于打破了ARM独大的局面。系统有了新方向、厂商有了新选择、苹果的绝对实力被削弱。
3月:从MWC2012看手机平台化趋势
从苹果的角度出发,唯一能与其发生关联的只有芯片部分,系统?终端厂商?在苹果眼里都是可以搞定的,苹果目前仍处于被追逐、被模仿的阶段,或许Intel的x86才是苹果最该关注的点。x86架构微处理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非高功耗,也不是基于x86架构的软件兼容性问题。目前的问题在于,能够适配Atom处理器的周边元器件供应商选择太少,整个供应链体系还不成熟,需要消耗大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解决,当然前提是Intel自己愿意做这个投入才行。
简评:
关于苹果iPhone 5,我们确实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部产品,但依旧是ARM架构的硬件还是在意料之中,从最新交由台积电代工A6X芯片的消息来看,苹果的移动终端转向Intel X86不太可能。但2012年Intel也没闲着,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作为2012的收官之作还算漂亮,单核2GHz完胜市售所有ARM架构双核芯片性能,ARM的big.LITTLE势在必行。
原文链接:ARM vs X86 从MWC2012看手机平台化趋势
44月:四核何时能普及?
2011年的3月,摩托罗拉Atrix 4G上市开卖。这款手机屈居于LG Optimus 2X成为全球第二款发布的双核手机,但是却是第一款上市开卖的双核手机。也许是巧合,在一年之后的2012年4月,市场中第一台开卖的四核手机HTC One X也出现了。在这一年之中,双核从星星之火变为了燎原之势,双核的迅猛发展不禁会让人畅想今年四核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四核手机何时能够像现在双核手机这样普及开来?既然双核手机是四核手机的前辈,从其在2011年的普及之路中我们或许就能找到一些今年四核发展的规律。
怎么样才能算是四核全面普及,也许对于普及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参照去年双核手机的发展情况来看,价格降到3000元到3500元之间这个位置,是高端手机比较合理的一个售价。如果按照这个来衡量四核何时能够普及,参照去年双核的发展之后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也许就在今年的第三季度。
4月:四核何时能普及?
另外国产厂商的加入还有新的四核芯片的加入,都在不同层面加速了四核手机市场的竞争。国产厂商可以为利用一贯的价格优势把四核手机的价格拉下来,而新的四核芯片的加入也会促使芯片厂商们重新布局自己的战略,也许是提高制作工艺降低成本打价格战,又或许是加大研发占领四核的绝对高端吸引用户,不管怎么样,四核的芯片竞争今年肯定会和四核手机一样竞争非常的激烈。
简评:
四核手机确实是在2012年关之前发布了不少、也上市了不少,但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假繁荣,因为80%的四核手机都是用高通骁龙APQ8064处理器,而这颗芯片本身就存在工艺提高所带来的产能不足问题,很多产品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高通的先行一步占到了先机,但四核的真正普及会在2013年,一方面是Cortex-A15的成熟,另一方面是Cortex-A15与Cortex-A7的big.LITTLE“8核”战略。
原文链接:对比双核普及之路 浅析四核何时能普及
55月:手机圈内的几大怪现象
正是因为有了用户对于智能手机极大的需求,因此手机厂商也是持续不断的推出拥有超强配置的产品,由此带来的手机软硬件的比拼、专利大战、运营商之间的争斗、互联网企业改行做手机等等事件此起彼伏。功能机时代已然过去,智能机引爆的行业纷扰却是一幕接一幕。
硬件的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了手机厂商间较量的主战场,尤其是处理器方面,从单核600MHZ到单核1GHz,再到双核1.5GHz,而今年初,华为、三星、HTC等品牌纷纷公布了各自的四核手机产品,可以说一场“核战争”正在厂商间展开。
在对待多核问题上,目前主流厂商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保守派认为应该等到电池等产业链短板加长后再采用多核技术;而激进派则希望借助高配置的多核产品在市场中占得先机。与酷派同为保守派的还有传统老大诺基亚,诺基亚CEO艾洛普就表示,双核、四核手机只是浪费电池,对消费者来讲并不实用。
5月:手机圈内的几大怪现象
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小米手机互联网模式的成功营销引发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智能手机混战。目前已经加入此混战的互联网企业有阿里、百度、盛大、360以及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种潮流。
互联网企业跨界做手机,符合行业的内在发展趋势,也将会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冲击。互联网企业通过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软件内置或直接生产手机等手机介入手机行业,拓展了自身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布局,有利于其将互联网上的优势转至移动互联网;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借助互联网厂商的资源,增加了自身产品的卖点和市场占有率,也强化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对行业来说,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后项盈利模式”对整个手机厂商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望催生新的生态系统。
简评:
正如原文作者所述: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切忌不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持之以恒,更要注重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因为这才是一个好企业应该具有的素质。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传统手机厂商涉足互联网推广营销,给了移动互联网新的演进动力,对于用户买手机来说,无论购买渠道是什么,最终一定是品质和服务决定成败。
原文链接:"核战争"领衔 盘点手机圈内的几大怪现象
66月:我们需要千万像素手机吗?
如今,拍照手机已经步入了千万级像素的行列,市面上越来越多的高像素拍照手机也让消费者挑花了眼。其实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认为,拍照手机像素越高,拍摄效果就越好。当然,这样的说法是不客观的。换句话说,不同像素级别的拍照手机的实际成像画质好坏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这也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到底该不该为千万像素级别的智能手机买单?
对于画质而言,像素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项决定因素。而真正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看拍照工艺。所谓工艺其实就是一些传感器设计方面的技术,例如如何布线、滤镜透光率、感光与非感光位置的排布、新型感光器、ADC转换器等。有了好的工艺,厂商们当然也会为手机配备更高的像素来推广产品。相反,一些二线厂商由于技术原因,因此会在旧工艺上强行加入高像素,因此这就导致了手机的拍照像素虽然相同,但是实际的拍摄效果却偏差不小的现象发生。
6月:我们需要千万像素手机吗?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往往需要的是一款适合自己的拍照手机而并非盲目的追求高像素带来的拍摄体验。这包括了拍照速度、拍照功能、易用性等内容,这种操作体验上的优势也会让用户更加依赖拍照手机。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拍照手机会在拍摄功能体验方面发力,最终让拍照手机为用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简评:
很多事情过去之后回过头再看,会有与当时很不一样的感觉。千元像素拍照就好像大尺寸屏幕、四核、八核处理器一样,产品的发展同样是历史的车轮,很多时候用户扮演的并不是决策者,而是决定的被执行者,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或者被淘汰。
原文链接:高像素≠高画质 我们需要千万像素手机吗?
77月:下半年智能手机三大看点
在上半年中,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在重点区域上的比拼,很显然,四核处理器、高性价比和跨界成为了上半年中智能手机最大的亮点。随着下半年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各家厂商将会继续发力,在性能和价格的基础上,下半年智能手机将还会有哪些看点?
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是势不可挡,普及化正在加快。其实,就实际市场来说,以后将不用再区分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纯粹的原来意义上的功能手机将不久后消亡,而智能手机也会逐步功能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厂商都已经注意到了智能手机全面发展的现实,性能已经不光是衡量智能手机强弱的标准,功能的强大、人性化的服务、丰富的应用以及续航能力的加强是未来智能手机比拼的重点。
7月:下半年智能手机三大看点
简评:
大尺寸屏幕,千万像素级别摄像头,更强续航能力的电池,很遗憾在2012年下半年并没有完全实现,如果硬要说的话,大尺寸屏幕的Android手机确实越来越多了,但旗舰级产品拍照依旧停留到800万像素,电池续航表现仍然不尽如人意。2013年这些问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如果Android继续如此,打败iOS的重任只能交给Windows Phone 8了。
原文链接:未来还拼什么?下半年智能手机三大看点
88月:手机屏幕还能期待什么?
自从Android智能系统诞生以来,智能手机就全面迈入了触控时代,而随着触控操作取代键盘成为主流操作模式后。作为集操作、显示与一身的手机屏幕也越发变得重要,再加上消费者对多媒体功能需求的提高,手机屏幕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如今3.7英寸、4.0英寸已经被视作“小屏”,而4.3英寸、4.5英寸也是屡见不鲜,今年HTC、三星的年度高端产品更是做到了4.7英寸、4.8英寸,那按照这样的增幅,明年似乎是广泛要普及到5.0英寸了,但真的是这样么?
当屏幕尺寸增大至4.5英寸以上时,单手操作就变得比较困难了,首先是体现在Android系统的“下拉通知栏”,多数人需要改变手掌姿势才可以将拇指放到屏幕最上方;另外由于机身宽度也增加了,拇指碰到最左边屏幕时(以右手为例)也需要改变手掌姿势。
8月:手机屏幕还能期待什么?
智能手机的“大屏化”已经到了极点,像三星I9220那样的特殊产品,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和普及的机型。
简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显然低估了市场的容纳能力,低估了用户的接受能力,轻视了产品的核心卖点。三星GALAXY Note只是一个开山之作,目前市售5英寸以上大小屏幕比比皆是,只不过用户的选择有很强的倾斜指向。屏幕大小不是目的,在有限的空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才叫差异化。
原文链接:大屏化已到尽头 手机屏幕还能期待什么?
99月:手机处理器还将有何发展?
回过头来看一下智能手机处理器在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蜕变速度实在是让人倍感惊叹。从单芯片到整合芯片、从单核到多核技术,就连主频也从MHz疾速发展到了以GHz为主流。其实促成手机处理器急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手机功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当年手机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打电话、发短信、内置简单小游戏的通讯工具,而现在,随着Android、iOS等系统的出现,智能手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我们对手机在屏幕分辨率、大型游戏运行、高清画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手机处理器也只有采用目前这种快速发展、良性竞争的方式才能更快地对我们的需求作出回应。
从现在的智能手机“核战争”我们不难看出,这场关于核心数的较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目前四核智能手机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双核仍是主流,但以目前厂商们的架势来看,未来核心数的增加仍旧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核战争”将无休止的持续下去。手机毕竟与电脑不同,需要更多的考虑到低功耗的问题,又不能像PC一样使用风扇散热,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预见到这场“核战争”即将偃旗息鼓,只不过时间的早晚尚未知晓而已。
9月:手机处理器还将有何发展?
“核战争”之所以无法长久,主要还是由于智能手机所要考虑的功耗与散热问题。而架构不仅能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改善,还能够影响处理器的主频与多核心处理效率。另外架构的不断改进同样能够为我们集成更多服务,虽然我们无法让手机处理器完全匹敌PC处理器,但通过架构,可以不断地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
简评:
手机处理器还能有什么发展,在如此小的手机身体里,已经把文章做到了如此程度,不过这就是极限了吗?当然不是。从ARM自身来说,big.LITTLE策略已经虽然联发科MT6589加速普及,而Intel作为强大的外因,双核X86架构Z2580肯定会在2013上半年正式发布商用终端。手机处理器的升级换代,想停都停不下来。
原文链接:媲美PC处理器? 手机处理器还将有何发展
1010月:谷歌雪藏MOTO苦其心志
LG Nexus 4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为摩托罗拉惋惜。MOTO和诺基亚还不太一样,诺基亚再怎么被微软“戏耍”,好歹人家还不是一家人,诺基亚也不能拿微软怎么样。但是摩托罗拉和谷歌还不算一家人吗?三星GALAXY Nexus就不说了,产品都有研发周期,那时候谷歌还没完成对MOTO的收购,GALAXY Nexus肯定早就开始出货了,但是Nexus 4呢?为什么还不是MOTO出品呢?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从一开始就传闻谷歌只是为图MOTO的专利,之后会把MOTO转手卖掉,大家觉得这样的传闻可信吗?先不说谷歌是不是缺现金花,一个成功的品牌,如果只有专利,而没有属于自己的设计、研发、制造团队,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百年老号的。只要专利再找合作伙伴,如果谷歌是这么打算的话,首先手机的品质参差不齐,也很难传承设计者的初衷精髓。苹果和三星就是很好的例子,Intel、微软也都是如此,如果不能完整地控制所有环节,谷歌就永远成不了苹果和微软真正的对手。
10月:谷歌雪藏MOTO苦其心志
谷歌有Android,虽然Android干掉了曾经的霸主Symbian,但其自身的问题也暴露无遗。Android手机产品体验优劣明显,即便顶级Android机型也很难与苹果iPhone系列相抗衡。微软很聪明,自己封闭了Windows Phone 8平台、圈定了几家合作伙伴、极力保持WP8手机的体验一致性。再回头看看Android手机,Nexus手机已经发布了三代产品,要照顾合作伙伴的关系,又要考虑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适配,谷歌Android在混乱中痛并快乐着。谷歌需要一个标杆,需要一个自己说了算的标准化产品,这一切MOTO都具备:专利的积累、专业的积淀、品质的保证、品牌的口碑。
简评:
虽然Nexus 4的发布再一次否定了摩托罗拉,但至少谷歌和摩托罗拉都在做着改变以更适应彼此,而且“X Phone”和“X Tablet”的传言四起也已经传递了一个讯号,摩托罗拉会回来的,2013年的Nexus X是个不错的亮相机会。
原文链接:Android4.2归属已定 谷歌雪藏MOTO苦其心志
1111月:微软WP8能否重振旗鼓?
面对苹果的iOS以及谷歌Android的快速成长,微软尽管推出了Windows Phone 7迎战,但显然Windows CE的内核是无法让微软充分发挥自家PC领域的优势。所以此次Windows Phone 8的推出,微软算是狠狠的赌了一把,为Windows Phone 8装备上了Windows NT的内核。
使用了Windows NT内核后就意味着Windows,Windows RT,Windows Phone上的软件都可以互相移植,API可以共用,开发者通过Visual Studio可以实现软件数据的流通,最终让数据同步管理以及资源的跨平台操作变得简单。这意味着未来微软操作系统的各种设备都是可以保证数据互通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微软甚至不顾诺基亚的死活,可见微软在打通内核方面的决心。
尽管此次Windows Phone 8似乎以完美的光环展现给用户,但是在它光芒的背后,我们依旧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隐患。此次微软忍心割去之前的Windows Phone 7以及7.5,势必会影响到这部分用户的状态。为了让Windows Phone 8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微软此举也是毫无办法,因此笔者猜测,对于这部分老用户来说,会有一部分用户将会离开Windows Phone的阵营。
11月:微软WP8能否重振旗鼓?
微软自家的Windows Phone应用市场数目已经超过了12万款。但是相比iOS以及Android接近70万款的应用,微软Windows Phone 8与它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Windows Phone 8拥有众多新功能,但在iOS平台以及Android平台,这些新功能有些已经被第三方应用所实现。因此在此方面,微软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另外我们也必须深知,提升软件的质量要比盲目的追求数量要有用的多,接下来就看微软是如何权衡这个度了。
简评:
太多的消费者将注意力放在了诺基亚Lumia920的拍照表现上,而没有注意到Windows Phone 8这个平台本身的优缺点、优劣势。微软的诺言兑现了多少,有多少含糊其辞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说法,用户越来越聪明了,一个Surface是不错,但如果想要好号运营Windows Phone 8这块业务,必须加快速度!
1212月:2013国产手机保卫战
智能手机、平板会不会继续发展到六核、八核?ARM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是的。但big.LITTLE处理技术并没有限定必须是四核+四核的组合,大双核+小双核、大四核+小双核、大双核+小四核理论上都是可行的。ARM没有在增加核心数的大方向上动摇,更加合理地释放多核CPU的性能是ARM的选择。相比之下,2013年的Intel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双核2GHz处理器还是四核2GHz处理器?相比ARM来说,Intel在移动芯片领域还是靠边儿站吧!
ARM big.LITTLE技术对抗X86 Intle Atom Z2580
就好像我们每天上下班挤电梯、挤地铁一样,每当感觉已经满得再也容不下多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看不到的内部,还是有缝隙的,因为在下一个楼层、下一站台,还是可以再挤进几个人,循环往复。套用到市场中,手机市场看似已经非常饱和,还是会有Firfox OS之类要冲进来,还是会有BlackBerry 10那样不愿离开。不管你承不承认,苹果已经变得商业味道浓重,创新性锐减,苹果iOS终究还是会回到小众、小资群体市场,PC操作系统老大微软和互联网领军人物谷歌的斗争将日渐激烈,Windows Phone 8和Android的斗争从来都和iPhone、iPad没有关系。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艺气息,而库克时代的苹果则充满了商业主义的金钱味道。不能说谁对谁错,也无法说谁更好谁不好。一家商业公司的确要以盈利为目的,但苹果太过于出众,所有的目光都盯着这家公司,所以一旦决策失误,就会被无限的放大。正所谓船大难掉头,苹果公司决定了往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行走,未来的结果谁也无法预知。
苹果iPhone 5S?苹果iPhone 6?苹果还有没有期待?
2012年的这场国产手机保卫战正在落下帷幕,但2013年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些本土品牌喘息的机会。本土品牌手机与洋品牌手机的争斗永远不会终结,2013年我们期待更多的新产品,期待更多的“中国好手机”。
国产手机在2013年期待新的突破(图片来自sarft.net)
简评:
1.ARM big.LITTLE技术对抗X86 Intle Atom Z2580
2.Windows Phone 8挑战Android 4.2
3.苹果iPhone 5S?苹果iPhone 6?苹果还有没有期待?
4.国产手机在2013年期待新的突破
原文链接:
别拿Lumia920比iPhone5 WP8对手是Android
别拿Lumia920比iPhone5 WP8对手是Android
2012年度拍照手机横评投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