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屏幕为啥这么清晰
当你在如今的主流手机上拍的照片,然后放到电脑的屏幕上去看看,你就会惊叹于这么一小块屏幕莫测的能力;其实并非手机屏幕比电脑电视的屏幕优秀多少,作为一个天天陪伴左右的“消费电子”来说,手机屏幕看起来的显示效果出色也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哪些方面造成了手机屏幕与其他屏幕之间的效果差异?莫过于分辨率与色彩两点。
分辨率高色彩好 手机屏幕为何这么清晰
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是直接决定手机显示效果是否清晰的两方面,尺寸上的变大趋势自然不用说,分辨率可以算是几年内最为火热的炒作点了。从最初1寸屏上的176x144,到如今5寸屏上的2560x1440,手机屏幕精细程度上的变化每年都在革命性的进行着。
至于什么是分辨率,还得从像素这一名词说起。如果拿放大镜什么的仔细观察屏幕,就会看到这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个方形的格子代表一个像素pixel,里面有红蓝绿三原色,而每个红、蓝、绿的长条代表一个次像素sub pixel。每个次像素的明暗变化,反映到整个画面当中就会演绎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场景。
格子分的越多,像素数就越多,画面就越精细,每个像素小到无穷小的时候我们看照片的时候就没有下图这样的“颗粒感”了,而是非常平滑、人物轮廓也极为鲜明可以比拟现实了。不过“无穷小”仅仅是理想状态,人们所做的努力就是不断让它变小变精细。
以目前流行的2K屏幕OPPO Find 7为例,5.5英寸的屏幕上具备2560x1440≈369万个像素点,ppi高达534,已经绝对可以让肉眼认为那就是非常平滑、看不出实际像素点的。
当然ppi越高并不等同于实际的显示效果越好,这也与“视距”——也就是人眼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直接相关;在4K/8K分辨率电视尚未普及之前,目前的平板电视、以及部分高分屏笔记本电脑屏幕分辨率还通常停留在1080p,考虑到它们的屏幕尺寸,ppi自然非常低;但由于使用距离上人眼并不需要凑得太近,因此实际显示的精细效果可以做到与手机类似。当然你如果要凑近去看家里的电视,不需要手机那样用显微镜,人眼就可以看得到像素点。
2忠于颜色还是忠于眼球?
忠于颜色还是忠于眼球?
不少手机专业评测机构喜欢用色温、色域、对比度、色彩偏差等等专业名词来评价手机屏幕的好坏,特别是冷暖色温之争、以及AMOLED屏幕的偏色问题是最喜欢被挑出来讨论的地方。
色温其实跟吃饭一样是个口味问题
其实就单单手中的这一小块显示区域而言,我们不需要拿来显示多么准确到100%的色彩,也并不需要在上面专业作图,因此视觉感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讨好眼球”绝对是比“色温符合标准色温6500K”“色域覆盖sRGB 99%”更重要的事情。
就像以往的AMOLED屏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偏蓝绿(但如今S5/Note 4上面的Super AMOLED已经进化到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整体色彩饱和度高于普遍的IPS屏幕,于是色彩过艳就成了人们吐槽它的理由、同时也是人们喜爱这讨好眼球的屏幕的理由。
而且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屏幕的调校都是为了追求讨好眼球而做出的调色倾向,也就是稍过饱和的状态,于是我们在手机上拍的照片看起来鲜艳十足,放到电脑上却怎么也出不来那种效果。
说到最后,很想提供一个耳机选择上的铁律——如果你很在意屏幕显示效果的话——选耳机最重要的是耳朵收货,也就是无论前后级如何搭配,不适合自己的听音风格多贵的器材都是废铁;选择屏幕也一样,总有人喜欢冷色温,总有人喜欢鲜艳的色彩取向;与其在一堆参数当中失去自我,不如自己多尝试实际效果。
其实并非手机屏幕比电脑电视的屏幕优秀多少,作为一个天天陪伴左右的“消费电子”来说,手机屏幕看起来的显示效果出色也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哪些方面造成了手机屏幕与其他屏幕之间的效果差异?莫过于分辨率与色彩两点。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