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色温闪光灯渐趋普及
如今手机摄像头的硬件规格越来越高,一些新鲜的名词也慢慢走进人们视野,双色温闪光灯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发布的苹果iPhone 5s首先使用了这一当时看上去十分陌生的技术,但真正将其引入安卓阵营的还是HTC One M8,从它开始,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双色温闪光灯作为补光硬件,甚至到2015年连千元机都开始用上它。
双色温闪光灯真能校正白平衡?
几乎所有的厂商在新机发布会的PPT上都会提到双色温闪光灯的一项“优势”——校正白平衡。但作为用户如果凡事都听厂商宣传显然并不靠谱,因此笔者决定通过实拍的方式验证一下双色温闪光灯是否真的能起到校正白平衡的作用。
我们知道手机的闪光灯普遍以LED为主,好处在于可以令其常亮从而作为“手电筒”,同时功耗较高亮度的氙气闪光灯低上不少,但不足之处便在于单一的补光色容易造成白平衡失准的问题,即使双LED闪光灯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而双色温闪光灯是在通常白色的闪光灯下增加一枚琥珀色的闪光灯(认真观察可以发现所有双色温闪光灯的新增颜色都是琥珀色),它们分别提供不同色温的光线,从而使补光后的色彩表现更趋近于被摄物体实际的色彩,对提升拍摄表现有积极的作用。
2关于色温:相机没有欺骗你
关于色温:相机没有欺骗你
既然提到了色温我们就来看看色温是什么概念吧:通常来说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衡量标准,单位是开尔文(K)。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也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蓝的渐变过程。
不同场景下的环境色温(来源见图片下方)
通常来说,色温越低,色彩就越趋近红色,反之则取向蓝色。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相机里面的色温设置却是K数越高越偏红、越低越偏蓝呢?
相机在执行拍摄任务前会根据用户设置的色温进行机内调节,力图使白色的被摄物体呈现出的色彩是准确的白色。如果用户设置的色温比被摄物体的色温低(不使用自动白平衡),相机按照用户预设的色温拍摄时会反向补偿色温意图令白平衡准确,因此拍出的照片实际上更偏向冷色调。
举个例子,在阴天的环境下,环境色温相对比较高(相比晴天整体色彩偏蓝),这时如果意图还原被摄物体本身的色彩理应加强暖色。由于相机内部反向补偿的因素,用户应该调高K值或者直接在白平衡选项中选择“阴天”,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在色彩上实际上是进行了偏暖的补偿,也就比较趋近于视觉效果。
3实测看双色温闪光灯效果如何
实测看双色温闪光灯效果如何
下面让我们回归正题看看双色温闪光灯与普通闪光灯相比,是否真的具有校正白平衡的作用。笔者选择了两款手机(型号请自行脑补),一款为双LED闪光灯另一款为双色温闪光灯,在漆黑的室内及有效闪光距离内拍摄近物。以下每组第一张照片出自双色温闪光灯,第二张出自双LED闪光灯。
在两组小玩偶的样张对比中,且不说闪光强度,确实从玩偶面部的色彩还原上看双色温闪光灯要更加准确一些,硬币的一组对比上双色温闪光灯相对而言更能呈现出一点金属质感,至于另一张照片的虚焦与其对焦能力较弱有关。
焦距:4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16
曝光时间:1/33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700
曝光时间:1/14 曝光补偿: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02
曝光时间:1/33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3100
曝光时间:1/14 曝光补偿: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110
曝光时间:1/1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300
曝光时间:1/14 曝光补偿:EV 白平衡:自动
总的来看双色温闪光灯确如其功能介绍中提到的那样,能够相对准确地还原被摄物体的真实色彩。由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无法自定义色温值,因此在夜晚环境下双色温闪光灯的作用就更显著一些。但由于闪光距离有限,它更适用于近摄补光,对大场景拍摄几乎没有作用。当然不管怎么说,双色温闪光灯的普及之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千元机上的应用更是让入门级用户也得以获益,科技进步的魅力或许就体现于此。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