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与质量的博弈
无论时间怎样的流逝、无论操作怎样的更迭,超薄手机一直令手机厂商乐此不彼、令用户津津乐道,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各种超薄手机层出不穷,但做到10毫米以下超薄手机的厂商并不多,8毫米以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在这看似简单的“超薄之争”的背后,其实都是对一个手机企业的设计能力、工业制造能力、零部件供应链和成本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严峻考验,更是对一个手机企业综合实力的真正考验,因为超薄手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设计与质量的博弈
首先请大家相信,任何一款手机在最初的设计草稿纸上都非常的漂亮,特别是超薄手机,绝对会令你赞不绝口,但是在设计图交给工程师们后,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我们知道,手机内部的空间本来就不大,而超薄手机的内部空间更是“寸土寸金”,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最终都要交给工程师们来实现,而工程师们坚守的就是质量底线,于是一场设计和质量的博弈不可避免。
比如说,电池工程师因待机能力差而需要增加电池体积、天线工程师因信号强度低而需要加大空间、摄像头因高质量成像而无法降低整体厚度等等。面对这些质量难题,起初的设计就需要不断修改,比如,缩小电路板面积来腾出更大的空间给电池,而这样就需要电路工程师对电路板上的各个芯片的位置重新安排和设计;为给天线接收器和高清摄像头带来更宽敞的空间,只能采用局部突起设计来取得平衡,摩托罗拉XT910(背面顶部突起)、三星I9100(背面底部突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诸如这样的博弈和求取平衡还有很多,比如设计师需要手感细腻、观感漂亮的机身外壳,而物料工程师就需会面临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要实现超薄手机紧凑的空间设计,就需要更具创新的模具和成型工艺,于是多项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
2零部件和供应链的严峻考验
零部件和供应链的严峻考验
手机做薄的另一项难题就是对于零部件和供应链的严峻考验,不同于普通手机的零部件,超薄手机的零部件都需要特殊的打造,这样才能塞入十分有限的机身空间内,包括摄像头、电池、天线、喇叭和连接器等,而最大的挑战就来自屏幕。
超薄手机需要特殊的零部件
目前超薄手机最理想的屏幕就是LED阵营中的三星Super AMOLED屏幕,它将传统的触控感应层直接集成在了显示屏幕上,所以只有显示屏幕和外面保护玻璃两层构造。但是这种屏幕技术目前只掌控在三星手里,且不论这种屏幕造价昂贵,其在供应链上就存在很大风险,一旦供货出现紧张,三星肯定优先自己使用,其他厂商只能望而兴叹,并且三星也时常以“产能不足”的借口来打压竞争对手,曾经HTC Desire就不幸出现过这种情况。
三星Super AMOLED是目前超薄手机最理想的屏幕,但···
而对于其他的零部件,即便能够供应充足,对于企业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手机厂商从天线接收器、摄像头、芯片等零部件生产商的价格是和采购数量挂钩的,采购数越多,单个成本就越低。如果大批量采购的话,一旦销售状况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库存的压力就难以想象,考验着脆弱的资金链;而如果小批量采购的话,成本就超出了控制范围,留给手机厂商只有两条路,提高价格或者降低利润。于是这就牵扯到了做超薄手机的另一项难题:企业对于高成本的承载能力。
3企业高成本的能力承载
企业高成本的能力承载
看过了前面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款超薄手机的研发和硬件成本要远远高于一款普通手机,从而也令其最终的市场售价比普通手机要高,所以一般手机厂商每年不会推出太多的超薄手机,因为这样的高成本并不一定会带来高利润。众所周知,价格是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武器,并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像三星和苹果那样每年都能出货上几千万台的高端手机。如果利润不高甚至连成本都收不会来的话,就会令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这个赔本的买卖也会严重打击企业未来的信心。
超薄手机也考验着手机企业的成本承载能力
还有,超薄手机相比普通手机来讲还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普通程度的摔落和磕碰就会令它陷入瘫痪,毕竟在可靠性和超薄的抉择面前,厂商选择了后者。但用户追求的是超薄和可靠性两方面,即便是由于用户自己的过失而造成损坏,由于超薄手机的硬件成本本来就高,高昂的维修费用也会给用户留下不愉快的经历,这对于品牌影响力而言也是一个考验。
写在最后
手机一路发展了这么多年,超薄的魅力一直没有退去,从当年叱咤风云的摩托罗拉V3,到现在6.65毫米的OPPO Finder,昔日的超薄手机一直有着“一薄遮百丑”的嫌疑,而如今复杂的智能手机也能够做到极致超薄的阶段,超薄手机也不再是“花瓶”一个,它代表了一个手机企业全面的综合实力。虽然未来工业制造能力会继续提升,但超薄手机不会就这么无限制的薄下去,其薄的程度要和宽度相结合,这样才能提供出色的握感。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