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间怎样的流逝、无论操作怎样的更迭,超薄手机一直令手机厂商乐此不彼、令用户津津乐道,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各种超薄手机层出不穷,但做到10毫米以下超薄手机的厂商并不多,8毫米以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在这看似简单的“超薄之争”的背后,其实都是对一个手机企业的设计能力、工业制造能力、零部件供应链和成本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严峻考验,更是对一个手机企业综合实力的真正考验,因为超薄手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设计与质量的博弈
首先请大家相信,任何一款手机在最初的设计草稿纸上都非常的漂亮,特别是超薄手机,绝对会令你赞不绝口,但是在设计图交给工程师们后,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我们知道,手机内部的空间本来就不大,而超薄手机的内部空间更是“寸土寸金”,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最终都要交给工程师们来实现,而工程师们坚守的就是质量底线,于是一场设计和质量的博弈不可避免。
比如说,电池工程师因待机能力差而需要增加电池体积、天线工程师因信号强度低而需要加大空间、摄像头因高质量成像而无法降低整体厚度等等。面对这些质量难题,起初的设计就需要不断修改,比如,缩小电路板面积来腾出更大的空间给电池,而这样就需要电路工程师对电路板上的各个芯片的位置重新安排和设计;为给天线接收器和高清摄像头带来更宽敞的空间,只能采用局部突起设计来取得平衡,摩托罗拉XT910(背面顶部突起)、三星I9100(背面底部突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诸如这样的博弈和求取平衡还有很多,比如设计师需要手感细腻、观感漂亮的机身外壳,而物料工程师就需会面临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要实现超薄手机紧凑的空间设计,就需要更具创新的模具和成型工艺,于是多项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