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我今年第六次见到沈先生(华硕集团总裁兼CEO 沈振来)了,只不过这次发布会后的采访阵容更大,云集了华硕集团多位精英,其中包括华硕电脑行动运算事业部 总经理 张凯舜、华硕电脑技术长 陈学群 、华硕电脑数位影像技术总监 叶柏佑、华硕电脑数位影像技术总监 林士轩、华硕电脑数位影像技术资深经理 吴俊贤、华硕电脑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 林亮仁、华硕电脑数位影像技术软件研发经理 苏群智,如此庞大的受访阵容,背后注定有艰辛,有故事,有的挖掘。
为什么消费者苦等了11个月?
很快大家都沉浸在产品的交流中,一个关于时间点的话题被抛出来:华硕鹰眼ZenFone Zoom是在15年的CES上亮相的,但已经事隔了11个月才正式在国内发布,为什么会等这么久?
沈振来表示出现时间差主要有两大考虑,华硕是两年前开始有三倍光学变焦这个构想的,要完成这样的目标最大的困难是一般三倍光学变焦的镜片做光学对焦是外突的,华硕团队要做的是让镜头水平移动,并且折射2次实现产品体积轻量化,整个镜头的研发是相当难的。
第二,产品的变焦镜头要保护得很好,要做到薄且坚固也是很难的,在外观方面也要有金属精密感,要把它做得像一只手机而不是像一个相机,这个又很难。所以华硕用了2年的时间,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么薄的光学变焦手机还是世界第一,我觉得这是一个革命,以前大家接受数码相机或者是单反相机有光学变焦的功能,到手机的时候大家已经接受了它没有光学变焦,现在Zoom又进一步来证明手机是可以做到变焦功能的,使手机的拍照功能接近单反功能是华硕的目标。
华硕集团总裁兼CEO 沈振来
对此,叶柏佑补充了从技术上的一些观点:“两年前沈总给团队设定的目标是做世界上最薄的光学变焦手机而不是一个能够打电话的相机。因此在光学变焦模组的选择上华硕下了很大的苦功。找遍了全世界大概只有7个厂商做微型光学变焦的模式,其中一家是HOYA,跟HOYA进行了讨论以后,发现他们的东西的确是符合华硕需要的。”
CES华硕发布了以后,华硕所有合作的厂商,比如 HOYA提供的是光学变焦的模组,另外一家公司提供OIS的控制,还有马达控制、独立的ISP的控制,以及跟英特尔SoC整合,所有的厂商都是世界顶级的厂商,都跟华硕一样都是第一次做这种产品。
CES发表了以后要进入量产阶段,遇到一些困难,这也是HOYA设计镜头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华硕最重要的技术难度是在于把这些厂商所各自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整合,为HOYA的镜头的问题、马达控制的问题、OIS的问题在华硕这边做一个分位的整合,然后做不一样的系统设计和改变,才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顺利地进入量产,这的确华硕做过的最复杂、最困难的案子。沈总是希望华硕针对这么高科技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坚持到底,不妥协的精神,一再地希望能改变整个的产业的趋势,把光学变焦的功能真正地带进华硕的手机。
在华硕负责手机设计项目的设计师林亮仁透露了项目中的部分细节:华硕在这个专案刚开始的时候,在整个团队里面就有一个共识——这个产品必须是一个具有很强大拍照功能的手机而不是一台可以打电话的相机。这样的一个方向就决定了华硕接下来这两年为什么会这么痛苦,而且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才做出来。因为当华硕决定了这个方向之后,产品的厚度、尺寸、握感,甚至可不可以顺利地放在口袋里面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考量点。
这场变革能爆发出多大能量?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华硕对鹰眼ZenFone Zoom的销量预期很有信心,沈振来讲道,这个产品我们预估了全球的量,一个月大概是5万台到10万台,希望国内至少能够一个月到1万台以上。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