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有消息透露,一家运营商正在对iPhone的eSIM功能进行内部测试。此前就有传言称,为了实现极致轻薄的设计,下一代iPhone可能会取消实体卡槽,而国行版本也在积极推进eSIM技术的商用化。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旗舰机型也在测试eSIM功能,这一技术能否成功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
eSIM是一种嵌入式SIM卡,它直接集成在设备硬件中,无需传统的物理SIM卡。设备出厂时便已预装SIM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服务而无需插入实体卡。eSIM的优势在于可以远程配置和管理SIM卡,快速切换运营商服务,同时还能节省设备内部空间,为更轻薄的设计提供可能。此外,eSIM还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目前,eSIM技术已经在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推广。在超薄手机市场,三星和苹果是主要的参与者。三星计划推出S25 Slim,而苹果则有iPhone 17 Air,这些机型的机身厚度预计将在5毫米左右,远低于当前市场上7毫米左右的轻薄机型。不过,为了追求更轻薄的设计,这些机型的电池容量大多低于4000mAh。
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厂商也在积极布局超薄手机市场,并预计将在年底陆续发布新品。值得一提的是,国产超薄手机在电池容量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部分机型的电池容量甚至有望超过7000mAh。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手机厂商也在研发Slim系列的超轻薄机型,目标是全面对标苹果产品。
预计到2025年底,随着eSIM技术的普及以及国产超薄手机的上市,手机市场可能会迎来新的竞争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