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读:LG G3的迷你款机型
旗舰产品搭配mini款机型,这样的更新策略如今在手机厂商中越来越盛行。国外的索尼、三星、HTC甚至连苹果都在这样做,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顾客既然有需求就得有对应的产品。而在国内mini款产品更是喧宾夺主,销量丝毫不亚于旗舰。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也是一款mini级的产品——LG G3 Beat(移动定制 4G双卡版丨国行),它的原型是今年六月发布的旗舰机型 LG G3。那么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上市,估计也是LG方面为了弥补九月份没有重量级智能手机产品发布的空缺。
既然是mini款的产品,LG G3 Beat自然也继承了LG G3在机身外形方面的工业设计,另外包括金属中框、背部按键以及激光对焦等G系列产品特有的设计ID也都保留了下来。至于差别部分,屏幕尺寸的变化算是最明显的一个,另外一个就是配置。
由于两款机器的价格相差近一半,所以硬件配置上的缩水再所难免。5.0英寸分辨率为1280*720的IPS面板,Qualcomm 骁龙 400 处理芯片,1GB运行内存搭配8GB内部存储器(支持扩展),主摄像头像素数为800万,这就是 LG G3 Beat。
曾经使用过KG70,Optimus 3D(裸眼3D手机),以及现在正在用的Nexus 5,笔者一直都很肯定LG在这个领域的工业设计水平, 机身上下两端的弧线、背部的拉丝工艺,这些LG手机的经典设计语言都在这款 LG G3 Beat 上得到了延续。
LG G3 Beat使用了LG 近几年标志性的设计语言(图中左侧为LG代工的Nexus 5)
而对于在第三代G系列产品上加入的激光对焦功能来说,它也正体现了LG公司勇于去尝试的一面。比如LG当年有做过采用21:9屏幕的BL40e,做过采用透明键盘设计的LG GD900e。但慢慢地,LG开始把着重点从外在转向了实用的功能。
LG官方电子商城中 LG G3 Beat 的售价为2099元(图片来自LG官方商城)
确实,这款机器的硬件没有赋予它“不服跑个分”的气魄,但是它拥有韩系血统手机所独有的那种细腻,与MOTO X 粗犷的欧美设计风格完全不同。那么下面我们话不多说,从外观开始了解一下这款 LG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主流中端产品。
2外观:继承标志性设计语言
除了因为屏幕尺寸导致不可避免的机身大小差距以外,LG G3 Beat 的外形设计与G系列家族这一代的旗舰产品 LG G3 保持一致。机身上下两端以及机身背部做了弧线过渡处理,相比直上直下、棱角分明的产品,这样的设计看上去更加具有亲和力。
配色干净设计简洁是我对这款机器最大的印象(目前有灰白两种配色)
黑色的前面板外加白色的下巴,没有实体按键的 LG G3 Beat 在息屏状态下看上去就是“黑与白”的简单拼接,顶部中国移动4G的LOGO相对来说有点违和。由于将大量的元素转移到机身背部,所以 LG G3 Beat 的机身边框同样也很干净。
LG G2 上采用的后置按键在 LG G3 上得到了延续,同样这个貌似已经成为G系列产品ID的设计也出现在了这款机器的背部,由于屏幕尺寸缩小的原因,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更加容易的够到这一组按键(中间为电源键,上下两侧为音量大小调节键)。
LG G3 Beat 使用了不锈钢中框进行机身的加固
为了区分旗舰机型与主流产品,LG G3 Beat 的细节设计相比之下没有那么讲究。其屏幕周围的边框宽度要高于 LG G3,简单观察后不难发现这款机器的屏占比没有后者那么高(LG G3的屏占比为76.41%),但和同价位的产品相比依旧具有明显的优势。
LG 很擅长使用弧线设计(图中左侧为 LG 代工的 Nexus 5)
总体来说,LG G3 Beat 是一款非常典型的具有韩系设计风格的产品,通过切换不同的机身颜色,它可以匹配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层的用户。另外其小巧的机身(LG G3 Beat 的屏幕尺寸为5.0英寸)在便携性方面有着比 G3 更为宽泛的适用群体。
3手感:尺寸和份量都刚刚好
■握持手感
如果仅仅是用机身尺寸来衡量的话,LG G3 Beat 相比 LG G3 在机身面积上缩减了13%。那么在实际情况中也是一样,前者看上去的确是小了一圈,不过如果不把两款机器摆在一起作对比的话,消费者仅凭肉眼并不是很容易察觉到这个变化。
LG G3 Beat 的机身宽度为 69.6mm丨机身重量为 134g
具体说到有关便携性方面的参数,LG G3 Beat的机身宽度为69.6mm(LG G3 为74.6mm),机身厚度为8.9mm(LG G3 为10.3mm),机身重量为134g(LG G3 为153g)。因此体积更为小巧的LG G3 Beat的对于亚洲人来说更容易握持。
机身背部的弧度可以很好的与手掌进行贴合
手感方面,LG G3 Beat也使用了带有弧度的聚碳酸酯塑料背壳,以及条状的金属中框。塑料背壳上的拉丝纹理为其带来了类似金属的质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摩擦力。而金属中框除了有加固机身、抵抗冲击的作用外,还为整机提升了一定的分量感。
LG G3 Beat 将电源键与音量调节键放置在了机身的背部
那么相比锤子 T1,小米 4以及苹果 iPhone 5s这种机身较为方正的产品来说,LG G3 Beat 在厚度、重量上的搭配以及背部的弧度处理等环节都更为出色。在笔者本人来看,该机在这一项的表现基本和 HTC One M8、MOTO X 处在一个档次。
■单手操作丨硬件部分
因为屏幕尺寸和设计方面的调整,LG G3 Beat的屏占相比LG G3有所下降(具体数值为71.87%),但由于机身宽度有所缩减,所以单指屏幕覆盖率并没有下降。通过软件检测,LG G3 Beat 的单指屏幕覆盖率约75.4%,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单手操作丨软件优化
针对单手操作的软件优化也是有的,比如在预装软件和设置界面中加入滑动手势操作,加宽设置菜单界面下标题栏与标签栏的宽度(压缩菜单项的高度),以及双击屏幕唤醒,单手拨号键盘(解锁用Pin码键盘),可以调换键位的导航栏等等。
LG G3 Beat 提供了为单手优化的输入法键盘以及拨号键盘
那么通过“系统设置菜单-显示屏-主页触摸按钮”这个功能模块,使用者可以编辑这个导航栏上的按钮组合。并且除了三个常用的功能键之外,系统还提供了下拉通知栏、切换默认SIM卡、打开Quick备忘录以及代开Quick多任务面板四个快捷键。
有了便于握持的机身以及上面提到的这些功能优化,LG G3 Beat的单手操作体验可以说优于市面中90%以上的大屏产品。不过这里也有一些不足,来自于系统预装应用,这些应用将功能键都放置在了界面的顶部,这个设计着实有些不太合理。
4通讯:接地气的双卡4G产品
■依然只支持移动4G
LG G3 Beat 的国行版本目前只有一个机型,也就是笔者手里这台支持双卡双待的中国移动 4G版本(内部产品代号为D728 Titan)。改版机目前有支持联通 3G网络制式的单卡版型号,至于一直悲催的电信用户,LG这边提供了G3的电信定制版。
LG G3 Beat 目前只提供有移动定制的4G双卡版本
由于这款机器的背壳是可以开启的,所以SIM卡和TF卡的安插与更换操作并不需要取卡针的辅助。另外,这两个SIM卡的卡槽是分开放置的,其中支持4G制式的卡槽与TF卡槽在一起位于镜头的右侧,为了方便识别,两个卡槽上面都有明确的标示。
两个卡槽均是 Micro SIM 卡槽(2G与4G是分开的)
■接地气的双卡双待功能
虽然LG是一个非本土品牌,但在双卡双待功能这方面这款机器做的并不比国内的产品差。像默认主SIM卡软切换、设定数据流量卡、独立设定铃声以及识别标示的功能统统都有。拨号键盘和发短信界面也都有为不同的SIM卡设定独立的功能键。
LG G3 Beat 的电话与短信界面(用户可以自定义不同SIM的标示)
对于电话业务较多的用户,LG G3 Beat提供了一个名叫“一键桌面”的主页界面,解锁屏幕后的主屏幕就是一个拨号键盘和一些常用功能的入口。另外由于这款机器支持T9拼音联系人联想功能,所以使用者在桌面即可快速进行拨打电话的操作。
LG G3 Beat 的来电接听以及通话界面(系统自带号码归属地识别功能)
当有电话打入时,需要用户按住屏幕左下方接听按钮滑到圆圈范围之外才能接听,对于一款5.0英寸的手机来说,这个操作执行起来有些费劲。接听电话的过程中,LG G3 Beat 提供了翻转静音功能,出色的握持手感减轻了用户煲电话粥的压力。
5相机:配置缩水但体验不降
■硬件参数
LG G3 Beat 的主摄像头的像素数为800万,镜头光圈值为F2.4,等效焦距值为35mm,不具备OIS光学防抖功能,相比LG G3在参数方面有一定幅度的缩水。但因为保留了激光辅助对焦功能,所以该机在拍照方面依旧让我们有所期待。
从使用施耐德镜头的KG70开始,相机功能就一直是LG手机的卖点之一,之前推出的LG G3在成像质量方面也获得了很多评测机构的认可。那么得益于LG多年在视觉影像方面的研究,为相机后期色彩的调教和降噪处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操作体验
这款机器相机应用的功能很简单,甚至比升级了iOS 8系统的苹果手机还要少。设置选项是直接在取景器界面铺开的,没有专用的设置界面。点击屏幕左上角的按钮即可清除取景界面上的显示元素,留给用户一个尽可能干净的取景界面。
LG G3 Beat 的取景器界面(600万像素 16:9模式)
LG G3 Beat在按下快门后的图像处理时间非常短,取景界面的停顿时间基本就是眨一下眼那么多。另外,从G3上保留下来的激光对焦功能绝对不是一个噱头,个人感觉对焦速度要超过自用的SONY A7相机,整个拍照过程没有一丝拖沓的感觉。
■样片展示
由于赶上了一个好天气,所以笔者就出去多拍了几张。这些样片给我的整体感觉首先是色彩还原很精准,其次就是传感器的宽容度比较高,画面有层次感。另外该机具有很强的微距拍摄能力(官方未标称),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还是蛮短的。
6系统:扁平化沉浸式UI设计
■改换扁平+沉浸式UI
既然LG到现在也没有为自家基于Android定制的UI界面起个名字,那么我们就暂时用LG UI来称呼它吧。LG UI其实从 Optimus系列产品上就开始采用了,然后在Optimus G Pro这款机器上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界面改版,并演化至今。
LG G3 Beat 的滑动解锁效果(熄屏状态下双击屏幕即可唤醒)
很明显,现在的LG UI与三星 TouchWiz UX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在元素样式的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的风格上都是偏重细腻与小清新的感觉。而与众多品牌的深度定制系统相同,LG UI也抱了Android 4.4的大腿,跟随了扁平、沉浸的设计思想。
LG G3 Beat 的待机主界面丨应用抽屉界面
LG UI系统系统了很多实用的小部件丨应用图标的样式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
从锁屏界面到系统应用内部,新版的LG UI运用了大量的色彩,不过这些色彩的饱和度、明度都不是很高,所以在扁平化的UI风格下,这种色彩的搭配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带来了层次感,便于用户识别,但又不会给用户的眼睛带来过多的刺激。
除此之外,在系统预装应用以及设置界面下,LG UI也采用了目前主流的沉浸式设计,系统状态栏会根据应用本身的主色调更改颜色,使之与应用顶部的背景融为一体。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单一应用内UI元素的层次感,让用户更加关注内容。
系统预装应用在横屏模式下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系统整体设计风格保持高度统一)
7系统:一些贴心实用的功能
那么作为一款经历了近四年时间所打磨的深度定制系统,新版LG UI中集成了非常多的功能,同时也针对Android原生系统的不足做了很多小调整。其中高可定制性的通知栏、底部导航栏、敲击唤醒以及Quick多任务是不得不提到的几项内容。
1.通知栏
LG UI的通知栏将快捷开关与通知消息整合在了一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流程。其次这里还集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比如默认SIM卡切换,放置Quick多任务、Quick遥控等功能模块,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打开专门的APP即可调用其中的功能。
2.导航栏
这个功能我们在前面有关单手操作的部分就已经有介绍了,通过“系统设置菜单-显示屏-主页触摸按钮”这个功能模块,使用者可以编辑这个导航栏上的按钮组合。并且除了三个常用的功能键之外,系统还提供了四个快捷功能的触发按键。
3.敲击唤醒
新系统加入了一项名为“敲击唤醒”的屏幕解锁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不需要点亮屏幕,也不需要在精确的区域内做操作。用户只要按照之前的设定,在屏幕任意的相对位置(比如点了屏幕中央,再去点它的左下)点击相应的次数即可解锁屏幕。
敲击唤醒功能在熄屏状态下也可以使用(在屏幕任意的相对位置点按一定次数即可)
4.Quick多任务
Quick多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浮动窗口应用,或者同屏多任务操作。LG UI下共有8个系统预装应用可以在这个模式下启动。激活之后用户可以调整应用窗口的大小以及透明度,只是这款机器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有点低,体验不如大屏的G3。
8性能:相比之下的短板项目
LG G3 Beat选择了 Qualcomm 骁龙 400 处理芯片作为主控,这也是目前多数中端 4G机型普遍采用的一套解决方案。相比那些采用Qualcomm 骁龙 801的旗舰级产品来说,这一类机器更注重功耗的控制,以及每一瓦电量消耗的处理能力。
那么 Qualcomm 骁龙 400 芯片目前共有三个版本,LG G3 Beat 使用的是采用四核 Cortex-A7架构的MSM8926,处理器最高核心主频为1.2GHz,其GPU核心为Adreno 305,核心频率最高为450MHz,是三个芯片版本中规格最高的。
在 CES 2013 上首次亮相的 Qualcomm 骁龙 400 系列芯片采用了台积电目前使用最广泛的28nm HPm制造工艺,该工艺能够有效抑制芯片漏电率的上升,并且还能提供更高的动态电压调节范围,也就是说它能更精准地调节芯片的处理性能。
台积电 28nm HPm 工艺采用HKMG技术工作电压更低动态调节范围更灵活(图片来自TSMC官网)
测试的软件笔者只选择了安兔兔评测 5.0以及3DMark 1.2,两款软件的测试成绩也基本反映了实际的情况。LG G3 Beat在开启多个应用的情况下会出现卡顿现象,但像《真实赛车 3》这种游戏在降低画质后也能流畅运行。
■AnTuTu Benchmark 5.0
■3DMark IceStorm 1.2
如果让笔者指出该机的不足之处,那么处理性能部分应该会是笔者第一个想到的点。容量为1GB的运行内存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平时流畅的导航操作也会因此受到拖累,所以平时喜欢玩游戏的用户需要有所注意。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