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手机优秀的防水能力需要厂商投入巨大的成本,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除了旗舰产品,其它中低端的手机就与防水无缘了呢?当然不是!就像之前说的,每款产品在设计之初,防水能力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只是有些产品经理认为手机并不需要具备完全泡在水里的防水能力,因为这样的使用场景非常少,但为此需要投入的成本则很高。
所以,一个新的防水概念诞生,就是生活防水。至于什么是生活防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业界普遍将之理解为可以防水溅。例如在洗手时,将手机放在池子旁边,在洗手的过程中,水花溅到机身上不会出问题,那么这款产品就具备生活防水能力。
我们该怎么判断手机的防水能力?
但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您或许会疑惑,除了厂商的宣传,我们还能怎样判断手机防水能力的好坏呢?在这里笔者给大家提几个鉴别的小技巧:
1:看开孔部位元件间的缝隙。防水设计优良的产品品控要求自然会很高,因为要保证开孔部位的间隙足够小,所以如果能在开孔部位看到本不应该存在的缝隙,或者像按键键帽等部位出现松动,那么显然这里是入侵内部电路的好起点。
2:看SIM卡托颈部是否有橡胶圈。首先采用这种设计的手机并不多,但一旦采用,则可以充分说明该机在防水设计方面是十分用心的。
3:看屏幕玻璃、背壳与机身中框衔接的紧密程度。记得早年间手机采用可更换电池的时候,背壳只要用手指甲抠就可以打开,这样的设计几乎注定它的密封性较差,所以背壳和玻璃盖板与机身接驳的紧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密封指标。有的机型因为公差控制不好或者使用时间过程,甚至会出现玻璃盖板或者背壳翘起的情况,这样的手机密封性自然不会好。
在我们的拆解文章内,会有专门针对产品内部设计的主观评价,包括防水设计供大家参考
4:看拆解报告。上面三条尽管具有一定鉴别防水能力的参考价值,但其实并不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而将手机拆解后,内部元件的防水设计则变得一目了然。如果您并不能从拆解图片判定手机分防水设计好坏也没关系,我们的产品拆解文章第二页还会专门针对产品的各方面设计进行主观评价,读者可以通过专业拆解编辑的观点直观了解这款产品的防水能力。
尾声:防水功能应引起厂商的重视,而不仅仅是噱头
作为人类最亲密的数码伴侣,手机的使用寿命无疑是大家应该主要关注的地方,但现实却是大家更多的关注屏幕大小,性能,拍照等因素。所以编辑在这里呼吁大家要将手机的防水能力重视起来,因为它与手机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但对于厂商来说,提升产品防水能力是一方面,对于手机进水的售后政策是否也应该调整一下了?
去年8月,索尼因为在广告中宣传产品防水,但因进水而造成损坏却不予保修而遭到美国消费者的集体诉讼,最终索尼因涉嫌虚假宣传而败诉。随后,其它手机厂商都不敢张扬自家产品的防水特性了。要知道,目前行业中几乎没有一家厂商敢将产品进水纳入免费保修范围。这件事情让我们意识到尽管目前手机的防水技术很先进,但依然难以保证对水的完美抵抗。所以,手机的防水之路任重而道远,厂商还有很多路要走。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手机进水3秒废 编辑呼吁别光聚焦全面屏//mobile.zol.com.cn/687/687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