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尼到索尼爱立信,再从索尼爱立信回归索尼移动,索尼这家公司在手机市场中也经历了大起与大落。2012年,新上任的索尼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平井一夫提出了全新的产品理念——One Sony,从索尼Xperia Z L36h开始,平井一夫的One Sony大戏也终于拉开了序幕。自此,索尼即将推出的旗舰机型也引发了更多关注,不仅仅因为索尼这个品牌,更因为我们好奇索尼究竟会怎样在手机产品中融入其他产品线的技术优势。
XL39h只是铺垫 索尼全产品线融合夺市场
其实One Sony并不是索尼第一次打算将其他产品线的技术引入手机。2001年索尼爱立信成立时,双方希望通过爱立信于电讯方面的专业及索尼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优势互补,在移动通信领域创造出强大的品牌。只可惜一开始索尼爱立信情势并不是很好,旗下产品销售不佳,甚至低于合并前两家公司移动电话总销量。直至2003年10月,主打精致战略的索尼爱立信才首度盈利。
此后,索尼爱立信转换了思路,配合索尼公司的“Sony United”理念,推出了Walkman音乐手机、Cyber-shot照相手机等细分市场的产品,索尼爱立信的旗下机型也从精致路线向多样化产品路线转型,市场占有率也从当时的全球第六最终扩张至全球第三大品牌。
当时的Sony United理念,仅仅是推出多条专攻某一领域的产品线,并在其中融入索尼的某一项技术。就比如Walkman音乐手机体现了索尼的音乐优势,Cyber-shot照相手机则融合了索尼的拍照优势。目前索尼手机中预置的PlayNow也诞生自这一时期,用户可以在其中下载索尼音乐旗下艺人的歌曲,而索尼爱立信的品牌则无时无刻不植入到索尼影业出品的电影中——这就好像现在我们总能在《蜘蛛侠》中看到彼得帕克用着索尼手机一样。
而平井一夫提出的“One Sony”理念与当年“Sony United”最大的不同在于,One Sony的最终目的在于将索尼各产品线的技术融合成“One”,全部体现在一部手机中。如果说以前的Sony United产品是面向细分市场的产品,那么One Sony理念将为我们带来的则应该是一款“大而全”的产品。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