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汽车成为移动互联网新入口
其实谈到CarPlay有很多话题可以深度分析,但相比之下,笔者个人更擅长从手机行业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变革。如果说5年前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大竞争对手更多的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展开对抗的话,那么在五年后的今天,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0亿之时,这种增速上的放缓导致他们更多的放眼于其他领域的发展。
谷歌在CES2014上主打的开放汽车联盟(图片引自BGR)
CarPlay的到来已然宣布下一场战争的打响,而汽车智能化无疑算是重头戏。在新兴领域方面,个人认为谷歌的动作要快于苹果,近期谷歌通过收购Nest在智能家居领域取得先机,而且也发布了两代谷歌眼镜作为自家穿戴设备。在汽车领域谷歌也通过自家“开放汽车联盟”成功实现与汽车的无缝连接。微软则在车载系统领域起步较早,从一开始的Blue & Me到之后的Sync其实已经在很多汽车企业中被广泛使用。虽然微软并没有做出太大动作,但依靠体感操作交互方式的Kinect势必会成为对抗苹果、谷歌的杀手锏。
有竞争才会让企业更强大,苹果也并非无以应对,近日频频传出的iWatch就是很好的例证。无论如何,我们感受到以手机为核心的新移动互联网模式正在被搭建,未来会有更多产品会被赋予“互联网+智能”的光环。
什么是智能汽车?其实我们现在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如果只是简单的功能支持其实算不上真正的智能。但当智能系统与互联网结合到一起时,这种智能化的体验才算是搭建成功。汽车这个庞大的行业中现在还有很多元素是欠缺的,毕竟开车人士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用在行驶中,如何安全且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是很值得汽车企业思考的难题。
乔布斯的理念中,苹果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软件授权到其他产品的硬件中去使用。这种强大的主导权意识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汽车领域前进。也许你认为苹果这次推出的CarPlay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系统,只是依靠iPhone与汽车控制面板连接。但实际上苹果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这场游戏中占据主动权。
刚刚我们也提到汽车行业的车载系统其实比较多,包括Sync、G-book、Onstar、Carwings等等,但这些不固定的生态系统很难实现用户数据的统一,人们一旦换车成本会很高。而CarPlay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部分生态体验,苹果显然是用自己iOS系统的强项来赢得汽车品牌的认可。
另一方面,苹果在CarPlay上一改以往Mac OS与iOS封闭的概念,让CarPlay可以在更多汽车品牌上使用。汽车行业相比手机、电脑行业产业链更加复杂,想必苹果也很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让自己变得相对开放来占据市场。你也会发现,相比手机行业的大变数,汽车行业显然无法轻易的被撼动,而这也是苹果与汽车企业能如此放开合作的先决条件吧。
推荐经销商